
5月18日,大型原创音乐剧《恋曲》首演发布会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历经两年的打磨,该剧将在6月9日至11日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拉开大幕,进行首轮5场的演出。
音乐剧《恋曲》是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出品,甲丁文化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联合制作,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出任支持单位的剧目。活动现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校长邓涵月,音乐剧《恋曲》艺术总监、总导演甲丁,北京市台办副主任张磊,四川省绵阳市台办主任吴刚,总导演金美花、朴美花,编剧杨浥堃,作曲、音乐总监何琪等剧目主创及主要演员悉数到场,就剧情背景、创编特点等进行沟通交流。
作为剧目主创强强联合,再度精心打磨的艺术作品,音乐剧《恋曲》将在12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次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当代艺术于一台的完美呈现,推出一部歌动听、戏动情、舞动人具有前卫舞台艺术特性的音乐剧作品。
爱在·心间
从一首歌、到一本书、再到一部剧,历时74年,皆因为“爱”。
音乐剧《恋曲》的创作灵感源起于一首歌和一本书。这首歌便是被称之为台湾高山族民歌的《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此曲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歌唱家奚秀兰女士演唱,一经唱响便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的词作者却是大陆四川籍青年邓禹平。
而邓禹平创作这首歌曲的背后故事和人生经历,由孙才杰先生于2001年成书于小说《世纪绝恋》。书中详细记述了爱国诗人邓禹平与其初恋白玫的悲情恋歌,讲述了邓禹平与白玫相识于上世纪30年代末,两人以一曲家乡小曲彼此结缘,而后一同前往重庆追求共同的理想,奔赴梦想与幸福。可这对恋人在动荡年代和时事风云的颠沛中,终因历史的原因和人为的阻隔,此生未能复见。1985年,弥留之际的邓禹平,听到了白玫寄去的《高山青》录音,带着虽心愿未了,却闻声如面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不久,白玫在四川病逝。这对隔海相望的恋人,从此便永远相望于海峡两岸,相守于彼此心中。
音乐剧《恋曲》则在此基础上,运用先锋的艺术语汇与“戏中戏”的结构方式,将邓禹平与白玫的坎坷身世与情感故事,同当下正在排演音乐剧《恋曲》并在剧中饰演邓禹平和白玫的男、女主角胡莱与方丹的情感羁绊融汇于同一舞台,在一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演绎中,在一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歌声中,寻找爱情、遇见爱情、相信爱情、守望爱情,以此意喻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共盼团圆的真切心愿。让这首种子萌芽于大陆,生根于宝岛台湾,开花结果于中华儿女心中的歌曲继续传唱,让这对有情人在“以歌为媒,以爱为舟,以诺为帆”的坚守中共续心曲,同胞间的心声伴歌和鸣。
穿越·时间
剧目大胆选用“戏中戏”的结构方式,借助其戏剧结构的特性,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在民国与现代两重时光的交汇中回望时代,在过去与现在两代人物的对话中与观众进行心灵互动。
音乐剧《恋曲》将邓禹平创作《高山青》这首歌曲的原委和过程,通过真实的故事,巧妙地还原于舞台,为剧中人物、也为观众自身构建了一次穿越时间的情感交流。“你会为了爱,用一生的时间去坚守吗?”邓禹平和白玫会毅然地作出选择,而剧中的胡莱与方丹,以及台下的观众、又或是正在阅读的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该剧将两个时空并置在同一舞台,借助剧情推进与人物关系延展,在两个时代、两个空间、两代人物之间完成一次爱情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注释。或许答案有不同,但人们对于“爱”的追求和信念不会改变,对于“双向奔赴”的团圆愿景坚守于心。
情在·指间
音乐剧《恋曲》将音乐样态定位为以重金属曲式托化民谣体曲风,以此构成全剧的音乐风格和独特的音乐语言,从而更加贴合年轻人的观剧诉求。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利用旋律性很强的音乐完成类似歌剧中宣叙调的情节铺陈,并通过咏叹实现剧中人物的情感抒发。由于是“戏中戏”结构,音乐通过对戏剧人物的塑造,将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特点,给予了清晰的定位,听来既有角色的辨识度、情境的年代感,又有全剧的完整与统一性。
浸入·耳间
以音动听,以耳入戏。为了使该剧的声场更加符合于情景化的多层级演绎,让观众拥有沉浸式的观剧体验。甲丁导演工作室将再次延用该工作室所创演的音乐剧中独家使用的全向声音响系统,将不同的人声和表演区域进行实景化的区分,使音乐与音效、个体演员与群体表演的声音表达更加真实、生动。演出中依然采用现场乐队伴奏,意在让观众能“全方位、无死角”地如临其境,感受声场艺术的魅力。由曾在汪峰、许巍、郑钧等歌手乐队中担任乐手的音乐人组成的现场乐队将助力该剧的呈现,以求达到观众对音乐剧的品质要求。
突破·空间
打造“舞台上的舞台”,呈现“进行中的排练”,这便是音乐剧《恋曲》舞美创意的核心。舞台上设有多层级空间、可移位主景,以一变一场景、一动一空间的方式重塑舞台。整体设计即便是在同景之下,两代人的演绎环境均有鲜明的情境营造,形成多空间、多场景的视觉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恋曲》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联合甲丁文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切实践行,也是探究“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师生通过全程参与剧目创作、排练及演出,实现“产教融合”的第一步——“学”。其次,便是结合教学实际完成教案撰写,用以落地实操,完成第二步——“用”。学校通过“学以致用”的育才方式,通过学院派与实战派的紧密合作,完成一次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探索,为新时代的艺术教育探索并搭建一个教、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平台与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孵化基地,赋能学子的成才之道、就业之路。
该剧的艺术总监、总导演甲丁执导过百余部国家级演艺活动,成功创作、导演并监制过多部歌剧、情景剧、音画剧作品。总导演金美花、朴美花作为出色的青年导演曾参与创作、导演过多部音乐剧、舞剧作品并获得国家级专业奖项。作曲、音乐总监何琪,多次担任国家大型活动音乐总监、作曲并参与制作多部音乐剧、歌舞剧、电影作品。此次主创阵容的再度联手,力求以高质量、高标准的新创作品赢得观众的口碑,为原创音乐剧舞台再添一部佳作。
据了解,现有演员阵容将由实力派、现象级艺人与在校新人联袂演出。其中,有湖南卫视《声入人心》第一季的人气选手、实力唱将张超,曾在音乐剧《悲惨世界》饰演艾博宁、《巴黎圣母院》饰演爱斯梅兰达的康珂然,和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饰演吉蒂的米晨晨、饰演列文的李明屿等音乐剧新生力量的倾情演绎。阵容中还有来自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在校生,是从校内近千人的演员选拔中脱颖而出,本次首演也将是他们的舞台首秀。
(图片由甲丁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