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虽然不信仰佛教,但似乎有点佛缘。
前几年我附庸风雅,请名家刻了一方题款印章:“摘芦庵人”。我的微信名是“摘芦庵村人”。朋友见了多有猜测,甚至开玩笑询问与《红楼梦》第四回中的葫芦僧有无牵连?或者与动画片《葫芦娃》有无瓜葛?其实,这个印章和微信名只与我的籍贯有关。芦,也不是葫芦,而是芦苇。
我的故乡在湖北省黄梅县分路镇摘芦庵村。湖北省是千湖之省。黄梅县是中国佛教禅宗发祥地和四祖寺、五祖寺所在地。分路镇,相传唐朝初期禅宗五祖弘忍出家时在此处与母亲分开,因而得名分路。摘芦庵的由来,则说来话长。既然涉及佛教和芦苇,就不能不说“一苇渡江”和”摘芦渡湖”的故事。
古印度人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在中国南北朝时的梁朝,达摩来到金陵与梁武帝一番会谈不欢而散后,决意渡过长江去北方传经布道。相传,他在幕府山江边折一根芦苇,站在芦苇上飘然过江。今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关于“一苇渡江”,《诗经》里的《河广》有云:“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人孔颖达释义,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面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此说还是比较可信的。
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五祖弘忍以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法嗣、传衣钵的典故在黄梅县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对佛法根基“空”的体悟上,慧能因其顿悟的偈语(“菩萨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显优于神秀渐悟的偈语(“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而继承五祖衣钵成为六祖。此乃正史所记载。相传,神秀忌恨慧能,弘忍看出端倪,遂嘱慧能连夜逃离东山,以防不测。当慧能逃到柴子湖(据说与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今黄梅县龙感湖相连,当年湖面辽阔,包括今摘芦庵村所在地)畔,望着波涛汹涌的一片汪洋束手无策之际,神秀亦率众追杀至此。突然,观音菩萨显灵于水天一色的湖上,摘一根芦苇,吹一口仙气,变成一叶扁舟让慧能顺风顺水平安抵达岭南。对于这个神奇的传说,当地人的心态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揣摩,若真有其事,联想到达摩“一苇渡江”,慧能应然借助一束(捆)而不是一根芦苇渡湖。
慧能佛缘深,佛度有缘人。观音菩萨摘芦为舟巧渡六祖慧能的神话广为流传,愈传愈奇。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明末清初,柴子湖干涸,当地人们为纪念“摘芦渡湖”而兴建了一座寺庙——摘芦庵。此后,因遭遇天灾人祸,摘芦庵几度重建,大的修复工程分别是在清末、民国初年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庵在香火旺,延绵数百年。
值得一提的是, 在摘芦庵西北二三十公里的地方蔡山镇峰顶山上还有一座著名的江心寺,说它著名,是因为唐朝诗仙李白的《夜宿山寺》写的就是它:“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摘芦庵没有江心寺那么幸运,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构成的古典文学链中尚未发现摘芦庵的痕迹。
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看,应该是先有土著人聚居的村落,后有摘芦庵,再有以“摘芦庵”命名的摘芦庵村。当地人一般自称“摘芦庵人”或“摘芦庵村人”。据族谱眀文记载和前辈口口相传,我辈上溯二十一世祖太贤公自明代就迁居在柴子湖区域的沙滩湖垏,当属该地的土著人,我的祖先很可能参与了摘芦庵的初建。在我的记忆里,农村老家有缘与摘芦庵为邻。从空间直线距离算,是与摘芦庵最近的第三家。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1965.3——1967.8)我随祖母生活,在公社完小——摘芦庵小学读书,度过了童年一段贫穷而又快乐的时光。当年破旧的庵堂是老师的宿舍、办公室和乒乓球室,我记得我人生的第一次乒乓球比赛就是在那里开打的。特别是父亲给我买的那副标准的乒乓球拍,令小伙伴们羡慕不已,我把它保存了20多年。
1976年8月,我告别了务农两年的知青点摘芦庵村,到武钢耐火材料厂当工人,巧得很,厂址就在武汉市青山区工农村(火官庙)。进厂后我写的第一篇日记的标题就是:从摘芦庵到火官庙——一个非宗教界人士的足迹。
2011年4月,我赴广东韶关进行立法调研,顺道拜谒了六祖寺——南华寺。该寺最重要的佛法圣地祖师殿内供奉着六祖慧能肉体真身塑像。不知何故,那一天寺方谢绝游客进入祖师殿。我灵机一动,向守门的小和尚报上名号:我是湖北省黄梅县分路镇摘芦庵村人。小和尚一听,说了句“施主有缘”便连忙跑进殿内通报。少顷,一位身披袈裟的老和尚出来热情地将我迎进殿门。我一边聆听老和尚的讲解,一边虔诚地瞻仰六祖慧能的肉体真身塑像。这尊塑像历经1300多年劫难,仍栩栩如生,容颜依旧,令人叹为观止。显然,此行我是沾了“摘芦庵”这张佛教名片的光。
回想起来,在我的政坛生涯中,曾一度从事民族宗教工作,与两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五祖寺方丈昌明法师和正慈法师均有交往。在拙著《烟雨平生》中,就收入了我分别与两位大德高僧的合影。1994年3月,我为撰写《身披袈裟心系世事》一文而拜访昌明法师时,他对我说过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处长天庭饱满,地角方圆。慈眉善目,红光满面。功德无量,善结佛缘。送你一幅写弥勒佛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那次面晤,昌明法师还赐我一幅偈语墨宝和一篮福果。
2013年1月,我肃立在观音菩萨面前,心中默默祈祷:送子观音、观音送子……同年12月,爱孙萌宝出生!
也许,我真的有点佛缘?
(图片来源:新华网、摄图网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