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宝鼎重器《鼎盛中华》系列一正式上线中传新文创藏品平台

2023-02-21 00:15:56 来源: 新文创IP平台

中国文化传媒新文创藏品平台(以下简称中传新文创藏品平台)“国潮艺数”专题正式上线《鼎盛中华》系列一,4款数字藏品《西周兽面纹鼎》《春秋曾候戊阝(越)升鼎》《西周云雷纹鼎》《唐银三足丹鼎》将分别于2023年2月21日-24日10:00开启预约,并于2月22日-25日14:00依次公开发售,每款限量1000份。

平台将采用抽签购、优先购和公开发售三种形式发售。关于《鼎盛中华》系列一数字藏品的二次发售信息将于后续公布,敬请期待。

宝鼎重器 数字重生

鼎,是我国古代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的青铜器物种之一。“鼎”(炊器)自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逐渐从日常的生活用器走向政治舞台,宝鼎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鼎盛中华》系列一由中传新文创藏品平台联合北京京西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文物数字化复原,以数字科技重新定义历史文化遗产。极限高清数字采集,确保珍贵文物安全。人工智能图像计算,实现文物数字重生。数字技术辅助鉴赏,解析文物重要细节。考古专家详细解读,了解源远流长宝鼎文化。

中传新文创藏品平台甄选《西周兽面纹鼎》《春秋曾候戊阝(越)升鼎》《西周云雷纹鼎》《唐银三足丹鼎》四款宝鼎,不仅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融入不同历史时期传统文化艺术特色,更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

西周兽面纹鼎——代表青铜器装饰图案最高水平

《西周兽面纹鼎》,国家一级文物,通体饰兽面纹。兽面纹又称虎头纹、饕餮纹,其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

《春秋曾候戊阝(越)升鼎——属曾国国君的青铜重器

曾国不见传统历史文献记载,但史书记载的随国范围内,常见曾国青铜器。2019年,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曾国墓地清理出一件青铜缶,其铭文记载随就是曾,曾即是随。曾侯戊阝乃一代曾国国君,不见于历史记载。此件青铜鼎是典型楚式铜鼎,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青铜鼎完全不同。

西周云雷纹鼎——极致演绎中国传统美学

《西周云雷纹鼎》,国家一级文物,腹部饰“云雷纹”,纹饰精美。“云雷纹”是使用历史最悠久、用途最广泛、变化最复杂的纹样之一,它行云流水的节奏极具美感,不仅寄托着先人的审美理想和对大自然无限的崇拜与畏惧,其美学思想也贯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

唐银三足丹鼎》——再现包罗万象盛唐气象

中国的金银器出现于先秦时期,盛唐时期受西方器物影响,与传统样式相结合的唐代金银器应运而生,此件丹鼎制作精巧,两种不同来源的花纹在这件器物上和谐共生,将盛唐包罗万象的宏大气象展示的淋漓尽致。

“国潮艺数”精选专题——以数字科技增强文化传播

用数字科技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本专题所展示的藏品既是承载文化艺术价值的高品质数字资产,也是数字科技与文化创作高度融合的网络文化艺术品。

专题致力于在数字世界里为人民群众徐徐展开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数字文旅浩瀚蓝图,并同时形成数字化的资源库、资产库用于策展、创作、收藏,以数字资产的方式永久保存。

鼎盛中华》系列一数字藏品购买

用户可通过“中国文化传媒新文创IP平台”微信公众号“藏品平台H5入口”、中传新文创藏品平台APP客户端进行注册认证并购买。

《西周兽面纹鼎》将于2月21日10:00-22日10:00开放抽签购预约,中签用户可在22日10:30-12:55期间购买,22日13:00开放优先购,22日14:00公开发售。

《春秋曾侯戉阝(越)升鼎》将于2月22日10:00-23日10:00开放抽签购预约,中签用户可在23日10:30-12:55期间购买,23日13:00开放优先购,23日14:00公开发售。

《西周云雷纹鼎》将于2月23日10:00-24日10:00开放抽签购预约,中签用户可在24日10:30-12:55期间购买,24日13:00开放优先购,24日14:00公开发售。

《唐银三足丹鼎》将于2月24日10:00-25日10:00开放抽签购预约,中签用户可在25日10:30-12:55期间购买,25日13:00开放优先购,25日14:00公开发售。

中国文化传媒新文创藏品平台

中国文化传媒新文创藏品平台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作为指导单位,是国内首家由文化央企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集团全资子公司中传悦众(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运营的藏品平台。中传新文创藏品平台秉承“共识、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理念,以数字科技力量增强文化传播,用数字藏品展现艺术价值。依托集团中国文化传媒新文创(IP)平台在知识产权溯源、确权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块链技术,对溯源结果生成的数字资产进行存证,提供网络文化数字资源到数字资产的内容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文化内容(IP)的二次创作、以区块链+数字化的呈现方式,既体现内容创作的文化价值,更体现内容创作的文化价格。




责编:吕轩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