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舆情关注:海底捞大跳“土味舞蹈”引质疑

2023-11-29 17:48:20 来源: 文旅中国

近几天,“海底捞科目三”火爆全网,相关话题多次登微博热搜榜,抖音播放量超8.9亿。所谓科目三,其实就是社会摇,早在去年四月份,该舞蹈就曾火过一阵。11月19日,有博主身穿海底捞员工制服,在海底捞门店表演了一段“科目三”,“海底捞科目三”话题正式火爆出圈。或许是看到了流量热度,海底捞全国各地的线下门店纷纷加入科目三队伍,甚至还出现了几位网红员工。吃到红利之后,海底捞又跳“擦玻璃舞”引发关注,不少网友认为,海底捞在“土味舞蹈”的表演上越来越过分,让人感到不适。随着舆情热度不断升温,关于“海底捞土味舞蹈是创意还是低俗”的争议也不断发酵。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11月27日0时至11月29日10时为周期,以“海底捞 科目三”“海底捞 擦玻璃舞”“海底捞 员工 舞蹈”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11月29日8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11月26日,中国财富网报道,海底捞服务员“科目三”舞蹈火爆网络,跳舞小哥两天内增粉20万,但同时也有顾客吐槽“很不适”。“海底捞 科目三”话题爆火后,有网友爆料跳舞员工月薪过万。对此,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这类创新之举,海底捞设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海底捞小哥回应称,跳“科目三”的初衷是给食客更好体验。

当日,“顾客吐槽带娃去海底捞看到科目三很不适”“海底捞回应科目三服务员月薪过万”“海底捞回应奖励3000元给跳科目三员工”等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榜,@光明网、@中国青年报、@海报新闻、@极目新闻、@齐鲁晚报网、@上观新闻等媒体转发报道。

11月27日,@红网发布【海底捞让员工跳舞引流,如此营销可能适得其反】文章,认为“对于餐饮行业而言,在抓住热点的同时,更要提升自身品牌给顾客带来的价值,要谨防让自己无微不至的服务被贴上“低俗”“哗众取宠”的标签”。

11月28日,继“科目三”爆火之后,海底捞服务员跳“擦玻璃舞”再引争议。有网友认为舞种越来越过分,让人感到很不适。对此,海底捞汇回应称,如果让顾客感到不适,会将相关信息登记同步给对应部门,进行核实处理。“海底捞服务员跳擦玻璃舞被指低俗”“海底捞回应服务员跳擦玻璃被指低俗”相关话题再登热搜。@环球时报、@华龙网、@海峡都市报、@九派新闻等媒体转发评论,舆情热度不断升温。

截至11月29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56550条,微博25474条,客户端14893条,网站991条,视频13280条,微信1218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微博和客户端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35.44%和29.16%。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顾客吐槽带娃去海底捞看到科目三很不适”“海底捞回应科目三服务员月薪过万”“海底捞服务员跳擦玻璃舞被指低俗”“海底捞回应服务员跳擦玻璃被指低俗”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海底捞跳舞低俗媚客不可取,占比35.6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百花香帅:海底捞是做餐饮服务的,不是夜店,不是舞厅,更不是美甲店和眼镜店,希望你们做好主业,让大家为味道而来,而不是靠低俗、媚俗博客流。

@qldjhrkrkfn:确实低俗,一开始还挺有新意的,后来火了就开始越来越放肆了,现在好油腻啊!还有我觉着,吃饭就吃饭 非要搞这些乱七八糟的。

@山跟海的那边:科目三只是跳跳舞,这个十字扣再扭啊扭的,确实影响不好,没看人家有孩子的家长都不乐意了吗。

二是,认为海底捞营销也要有限度,占比32.9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沐子沐紫爱生活:营销也要有限度,再这样下去,餐厅开始舞厅化,变得越来越像天上人间,早晚会引起舆论反噬。

@一生要做一件很酷的事:为挣点钱真是想尽花样,餐厅不是ktv,不是舞台,不是搞气氛场所,如果只是为了某些营销,不建议这么做,得考虑会不会影响到附近的人用餐。

三是,质疑海底捞绩效激励机制,占比20.1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偶家滴娃:很好奇,如果不是公司要求,且和绩效挂钩,他们还愿意跳这个舞哄客人开心吗?如果不愿意,那是否涉及强迫劳动,还是取消的好。

@BERYL·Cat:其实海底捞的激励机制也有点问题,又是变脸又是跳舞的,本来服务客人就已经很累了,还要学这些花样。真的想问这里服务员的工资得多高呀,才肯做这种服务,看着就累。

四是,表示海底捞舞蹈无伤大雅,占比11.4%,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Hxral:觉得低俗可以不去,人家这种形式现在就是火,就是受年轻人喜欢,没有什么低不低俗之说。大家每天也都挺辛苦挺累的,来这吃个饭能感受愉快的氛围,再说都是顾客自己愿意自己点的,又不是服务员自己要跳的,有什么不妥?

@茂茂小松鼠:你知道在场的人多爱看吗?一点也不低俗啊,很可爱的小哥哥,没有大家说的那么无下限,我是觉着无伤大雅。

三、舆情点评

海底捞因“土味舞”又火上热搜。作为火锅界的“顶流”,海底捞一向以“极致服务”“擅长营销”著称,原本就有拉面表演、唱生日快乐歌服务。如今为吸引年轻流量,开始引入一些新娱乐元素,从上线洗头、美甲、DIY手链服务,到“科目三舞”“擦玻璃舞”齐齐上阵,引发了网友关于海底捞“是否过度营销”的讨论。

“花活频出”曾是海底捞的实现逆风翻盘的制胜法宝。早在2021年,受市场环境与决策失误的双重打击,海底捞还深陷泥潭艰难求生。2022年,海底捞开始在营销渠道上进行创新。先是搭上“演艺市场”便车,演唱会门口“捞人”,分发话筒、荧光棒,迅速俘获大批歌迷粉丝。不久后,“海底捞洗头”“海底捞美甲”“海底捞变脸”“海底捞生日歌”纷纷冲上热搜......凭借层出不穷的“花活”服务,海底捞打开了知名度、拉来了客流量。近日,海底捞发布业绩预告,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不低于188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23.7%。由此可见,“土味舞蹈”不过是海底捞的一种热点营销手段。

“海底捞土味舞蹈”火爆背后,是颜值经济和女性消费主义的崛起。从椰树椰汁的肌肉男、封神榜的质子团,到海底捞的土味舞蹈,无不是踩中了“颜值经济”的流量密码,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爱热闹、爱玩梗、爱话题的偏好。据报道,吃到流量红利之后,海底捞内部建立了激励机制,致力于满足顾客各种需求。在服务上,更是转向娱乐化,紧跟短视频流行元素,不断推出新花样。但随着海底捞在“营销创新”越走越远,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不少顾客表示,嘈杂喧闹的环境十分影响就餐体验,低俗的“土味舞蹈”令带娃顾客感到不适。员工的任务量大大增加,在应对繁忙的服务工作之外,还要会搞“花活”愉悦顾客。前段时间,“海底捞面无表情科目三”引发关注,视频中的员工满脸疲惫,“令人心酸”。近来,关于“海底捞越来越贵”的吐槽此起彼伏,如此炒作营销之下,难免会引来“哗众取宠引流”“不择手段捞钱”的质疑。

可见,对于餐饮行业而言,热点营销固然能够引来一时流量,但一旦过度,就会让无微不至的服务被贴上“低俗”“哗众取宠”的标签,口碑反而会下降。无论何时,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注重产品性价比都是实现长久发展的要义,找到服务业的活水源头,把服务和顾客利益放在首位,从品牌理念出发,做到价格最实惠、体验感最佳,才更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对于“火锅贵族”海底捞而言,给顾客创造更高价值的消费体验——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价值体验,这样的营销引流或许来得更加实在。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