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文物 | 民间官方合作办展,晋商遗珍知多少?

2022-07-23 19:25:15 来源: 文旅中国

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明清晋商称雄商界五百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其传承下来的“晋商精神”和“晋商文化”,深深影响着后人。

正值暑假,每天清晨还没到开馆时间,位于太原市府东街101号的晋商博物院门口却总是排着长队,市民游客或携老扶幼,或手持专业相机,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进门一探究竟。

晋商博物院,是一座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集文物古建、园林景观、展览展示于一体的人文历史性质的博物馆。走进博物院入口处气派的红色大门,就走进了晋商的文化世界,这里收藏有与晋商相关的账册、器物、汇票、地契、钱币等12万余件。

博物院中线设有《天下晋商》基本陈列展,“晋商源流”“海内称雄”“汇通天下”“万里茶道”“晋商精神”等五大展陈梳理晋商发展脉络,全面再现晋商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辉煌业绩。

而在陈列着“晋商精神”展览的御书楼,穿过一片翠竹环绕的雅致小院,几间厢房中极具艺术美感的明清时期瓷器、玉器、金银铜器等各类精品收藏吸引着众多观众驻足细赏。

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策展人牛润生介绍说,“在这里,《无双谱》题材清代瓷器展、《晋商遗珍》专题展的数百件展品,均来自山西各地的民间收藏家。展品种类多、品质高,着重展示其精美的制作工艺,以具象的文物来阐述晋商的艺术审美。”

民间收藏是文物保护和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间收藏热潮兴起,现代藏家的理念和境界不断提升。此次,公立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合作办展,两个展览在进一步丰富晋商精神文化展示内容的同时,也让民间收藏家的藏品从“私家珍藏”走向“社会共享”,供市民和游客免费参观。

一扇洞悉晋商精神世界的窗口

清康熙三十三年,著名画家金古良从汉至宋代的一千四百多年间,挑选了武则天、狄仁杰、郭子仪等四十位杰出人物,绘成绣像并题诗文,由康熙时期的御殿刻工朱圭携刻成图册。这些都是天下一等一的人杰,可谓盖世无双,故称《无双谱》。

晋商博物院中的《无双谱》题材清代瓷器展品全部由收藏家梁国华捐展,展陈中晋商二百余年收藏的《无双谱》瓷器珍品全部出自清代景德镇,良工能巧,精致华美,诗书画俱佳。

而《晋商遗珍》专题展品,由牛润生、王国华、任云鹏、梁国华、胡树嵬、周仁德、郭艳春、王勇、汪关松、朱晓梅、王彦青等收藏家共同捐展。小至腹中一抹翠意的翡翠鼻烟壶,大至富华莹润的康熙青花山水棒槌瓶、富丽堂皇的西洋摆钟,这里的每件展品都是晋商的遗世珍宝,无不折射晋商丰沛多姿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境界

牛润生认为,称雄海内的晋商,不仅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商贸传奇和旷世繁荣,而且自身的精神世界也显现出极大的富足。他们承续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把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融入生活之中。“与账册、算盘这样的晋商直接物证不同,《无双谱》题材清代瓷器展和《晋商遗珍》专题展推开了一扇洞悉晋商精神世界的窗口,细细品读,可以感受和诠释晋商的博大与雄浑。”牛润生说。

一次官方民间共推博物馆建设的有益尝试

展览中的每件藏品都由这些民间收藏家亲自“淘”回来,数十年的保护和收藏,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记者了解到,当下,共享文化遗产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收藏家自办民营博物馆让社会共享收藏资源,二是通过公立博物馆的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展示收藏资源,让大众共享文化遗产成果。

然而,牛润生无奈表示,在现实中能够个人自筹资金建设民营博物馆的仍然是极少数。民间收藏家大都侧重于收藏,“以藏养藏”,缺少其他大的经济来源。建设民营博物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场地、养护、讲解等方面都需要很高投入来保障,对大部分收藏家来说都很难实现。

近年来,山西多地逐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但因为其投入大、运营成本高,长期没有形成稳定的收益发展模式,不少都是步履维艰。

现在民间收藏的特点是人数多、门类广、质量高,让珍贵的民间藏品走进博物馆,不但是对民间收藏家的鼓励和肯定,也可以让公众共享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牛润生说,很多民间收藏家都有无偿把藏品捐展给公立博物馆的意愿,但公立博物馆往往因为私人藏品考古信息缺失、鉴定真伪困难等多种原因较为谨慎,民间收藏利用率很低,“官方民间共推博物馆建设”始终进展缓慢。

此次晋商博物院与民间收藏家携手办展,是一次有益尝试。

为何愿意把收藏的文物无偿借展给博物馆?牛润生与此次参与捐展的几位收藏家认为,博物馆有专业人士研究、保存、策展,能更好地保存文物,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文物价值,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晋商博物院院长张文庆曾在采访中表示,“博物院筹备时间只有3年,做晋商相关的主题展览是从零起步,还得继续深入研究哪个东西更能反映晋商的历史。筹备期间,民间收藏家的积极性很高,从收藏家手里搜集回来的器物需要由专业团队去把关,去甄别,疫情期间都没有休息。”

“太精致了,有这么多展品,无论从材质、造型、雕功都无可挑剔!民间私人收藏有着巨大的能量。”文玩爱好者李跃认为,这些展品得以展示给更多的人参观、了解,是文物保护传承的一个有力方式。 

如何让民间藏品走出“深闺”? 

山西省的民间藏品数量和质量在全国靠前,但“养在深闺无人识”一直是民间收藏爱好者们的“心病”。如何激活民间藏品,真正发挥文化传承和传播作用?

收藏行业中尤为突出的鉴定乱象和交易不规范等问题,是民间收藏管理与文物市场发展的最大阻碍。前不久,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规范鉴定、加强保护、鼓励利用、引导收藏、保障流通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其中提出,将在太原等地进行试点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改革。

《实施意见》提出,山西省支持民间文物收藏者创设非国有博物馆,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创设、运维、文创等扶持政策落地见效。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对尚未达到非国有博物馆备案条件的民间文物收藏机构进行专业指导。鼓励国有公共文化机构为民间收藏文物提供保管、修复、展览等服务。

记者了解到,随着各级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出与完善,山西越来越多公立博物馆有了与私人收藏夹携手办展的意愿,私人博物馆地位也得到确立,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不断落实。

以省会太原为例,太原市人大在全国率先颁布《太原市博物馆促进条例》,出台配套政策《太原市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补助方式和标准,并已列入2022年度财政预算情。出台《太原市类博物馆管理办法》,支持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博物馆,依托自身条件打造特色主题博物馆,培育扶持山西省六味斋非遗博物馆等63处“类博物馆”完善升级。

目前,太原市登记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13家。为了让这些非国有博物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太原市文物局坚持“四轮驱动”,充分挖掘民间藏品,在实现藏家人生价值、呈现藏家社会责任方面做文章,唤醒全社会意识,更好地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脉。

太原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太原市还将全面梳理、摸清民间藏家底数,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先支持发展醋文化、面食文化、晋剧、晋作家具等极具太原、山西地域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填补门类空白;并利用明太原县城新修缮23处文保单位,为民间藏家提供场馆支撑。

“不管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项目,还是企业开发的文化项目,都很期待引入博物馆来丰富文化内涵。”牛润生建议,政府可以为双方搭建平台,促成牵手,实现双赢,让公众能近距离感受民间珍贵藏品的魅力。

牛润生介绍,接下来,他们还想依托晋商博物院平台,引进和举办砚台展等临时展览,让“晋商文化”展示的层次更加丰富。此外,他还想将目前展出的数百件展品分门别类贴标识、配解说,方便游客进一步了解展品和其背后的文化历史。

(展览图片由朱萌拍摄)

责编: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