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由《诗刊》社、《中华辞赋》杂志主办的“邓辉《闲适堂·刈余集》诗词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邓辉是重庆市大足城南教育集团理事长、重庆市九五立功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人大代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写诗作词,创作出许多优秀诗词作品,已出版《闲适堂诗词选》,近年在《诗刊》《中华辞赋》等刊物发表诸多诗词,在诗词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诗刊》社副主编、《中华辞赋》社长王冰,重庆市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诗刊》编委、《中华辞赋》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石厉,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张兵,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岳宣义,中华诗词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李文朝,《中国广播影视》总经理江耀进,线装书局原总经理兼总编辑周兴俊,《诗刊》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华辞赋》副总编辑江岚,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王久辛,重庆市大足区作协主席赵历法,重庆市大足城南教育集团高中副校长李联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中国书籍出版社副总编辑赵安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吴震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倚云,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李葆国,《中华辞赋》编辑部副主任王海娜,《诗词世界》主编郭云,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沈鉴宇,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丁海军,《诗词世界》常务副主编刘宝安等。会议由《诗刊》编委、《中华辞赋》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石厉主持。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表示:“邓辉先生是民办教育专家,数十年如一日为重庆大足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业内具有很高声望。同时,他热爱传统诗词,勤于创作,鞭挞假丑恶,歌颂真善美,兼具中华诗词传统和时代风采,在诗词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祝邓辉先生诗词创作取得更大成绩。”
《诗刊》社副主编、《中华辞赋》社长王冰说:“邓辉先生既是教育家也是诗人,他的诗词创作视野开阔,所写题材颇为广阔,有抒发真情真意的,有描述日常生活的,有记录从事教育事业的,也有描写异乡孤寂之感的,有对过去日子的怀恋,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有五绝、五律,也有七绝、七律,有着独特风格和动人之处。”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张兵介绍:“邓辉先生在城南教育集团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诗词氛围,打造诗词环境,建设诗词平台,开展诗词活动,进行诗教课题研究,让城南教育集团闪耀出诗意的光芒。”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岳宣义说,邓辉的作品“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忠实地继承和弘扬了中国诗歌“诗言志”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歌颂新时代中国梦,深入了解和切身感受人民大众的生活,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与统一”。
中华诗词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李文朝说:“诗写性情,以真切为要,以有我为高,邓辉先生是得此要义的。”其诗集有真切浓烈的家国情怀及崇高的敬业精神,其倾资助力诗词事业传承发展,其诗词作品“在声韵、格律等技术层面,自我把握是认真的”。
线装书局原总经理兼总编辑周兴俊认为,邓辉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五律《自画像》,是他一以贯之、一路走来的背影,更像他诗中所描写的,被磨了一点棱角的鹅卵石、天涯石或是像梅和雪里松那样,豪放而且有气节。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王久辛提道:“不管新诗还是旧诗,有一点肯定是相通的,表达上一定要精微。”邓辉诗句:“石白清溪浅,天蓝落日明”“山中直节惟君瘦,世上冰心数我贞”等。他说:“精微是怎么实现的?要做一个深挚的人,才能把细微之处的东西看得到、感悟得到、体验得到,然后表达得到,且这个表达一定是独特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说:“邓辉的很多诗给繁常的生活状态配上了一个画外音,提示我们,注视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和所悟,这点是诗歌——无论是新体还是旧体,无论是现代还是古典,这种文体最独特也是本位所在。”
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原副主任李葆国认为,本诗集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巧妙运用赋比兴、起承转合的方法,反映作者人生阅历的丰富多彩,形成了诗的语言、进入传统诗词的语境;二是作品无不反映端正、真诚的人生感悟,无论是褒扬还是针砭,处处蕴含诗词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进而抵达风骨奇崛的诗的情境。三是观察独到,气韵宏阔,托物喻人,形成了鲜明的语言风格,充分体现着诗的心境。”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