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一步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让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安市非遗项目文创研发展示活动于6月12日下午在西安大唐西市举办。
此次活动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莲湖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和各区县文化馆承办。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余亚军、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袁平、莲湖区副区长戴微、莲湖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王立、莲湖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伟、陕西省文化馆副馆长邵怡、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白利群、陕西省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白栓锁、西安市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三工作室主任周韦华等出席活动,余亚军致辞。
此次“非遗文创研发展示”活动,旨在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连接。对此,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携手西安市美术学院版画系师生,挑选楮皮纸制作技艺、易蛰酵母制香技艺、西安剪纸、户县社火、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长安泥塑、阎良皮影雕刻技艺、户县民间布艺老虎、戏剧盔帽制作技艺、关中礼馍、莲湖精巧面塑、关中秦腔戏剧脸谱等12个非遗项目,历时4个月一起探讨、设计、创作的文创产品取得研发阶段性成果,并在现场首次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传统形态与新思潮碰撞带来的精彩。
传承人与专业艺术院校、艺术家亲密合作,促进了传统工艺的转化利用,使产品更具现代感与时尚性,在展现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创新思想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服务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声势浩大的户县锣鼓《盛世鼓舞》拉开了整场活动的序幕,现场多个非遗展演项目登台表演,《临潼杖头木偶》用戏曲唱腔与偶人特技表演让现场观众拍手称快,《周至复兴舞狮》更是将展演推向高潮,舞狮作为中国庆祝节日的传统民间游艺项目总能带来旺盛的人气,《红拳》多个拳法与器械的展示带领在场群众一同领略陕西武文化的精髓,展演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千年回响中结束。
记者了解到,现场还邀请到古琴太极表演、阎良特技唢呐、户县眉户曲子、中华老字号德发长风味饺子制作技艺、中华老字号西安德懋恭水晶饼制作技艺、云堆技艺、冯氏骨伤疼痛疗法、诚祥和中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杨氏回春术、传统古法手工和香制作技艺等16余非遗项目进行展演及展示。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利用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壮大非遗产业,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让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有效发挥非遗在唤醒节日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的作用。
活动通过作品走近群众,让产品走向市场,使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使人民群众在购买非遗产品、体验非遗技艺、参与非遗活动中,更好地感悟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更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秦毅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