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全民坐等陈芊芊?男人负责貌美如花,女人负责管男人!这座“女儿城”遭网友14亿次围观

2020-06-12 00:13:43 来源: 文旅中国

5月18日,《传闻中的陈芊芊》上线,在2020年的春夏之际制造了一个网剧传说。开播仅八天,累计点击量突破4.5亿次,播出不到一个月,飙升14亿次。按这个节奏,每晚定时定点,得有多少网友坐等更新只为磕糖?还有网友说了,六一儿童节唯一的期待就是《传闻中的陈芊芊》的超前点播。这话听起来有点迷,但这并不是一个传闻,那么陈芊芊是谁?

故事里的她是一个编剧,呕心沥血写了一部大剧,却因一个演员对剧本感情戏的质疑而受到打击,一不小心穿越进了自己的剧本里,变身花垣城尊贵霸气的三公主,和玄虎城韩烁结亲,随后就卡在故事里出不来了,除非她走完全部剧情。为了自我拯救,小千只好以三公主之身,把剧情强行走完。男女主从针锋相对到化解两城性别观念冲突,开启了虐狗又搞笑的爱情之旅……

陈芊芊是有剧本的,与韩烁一开始刀剑相见之时,就知道韩烁要置她于死地,猜到了各种下毒的可能。在她的原剧本中,二姐才是主角并能与韩烁走到一起。但为了让剧本顺利大结局,尽早脱身,陈芊芊只能通过加戏为自己改命,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她没能撮合二姐和韩烁,而是爱上了自己创造出来的男主角,把自己搭了进去……

人生诡谲之处,就是有时候你知道自己的下一站风景是什么,却依然逃不过命,即便你可以安排命运,却无法防止意外降临,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意外,谁又是谁的编剧?剧情变幻甚至无需太多理由,芊芊也不过为了活命一路开挂,逆转荒唐人生,最终学会爱与成长。

此剧策划人是匪我思存,她创作过《寂寞春庭空欲晚》《佳期如梦》《千山暮雪》《来不及说我爱你》等热播剧,这些剧在悲剧美感的处理上,深邃而细腻,扎心且虐心。所以当有网友看到《陈芊芊》也是由她策划,第一反应就是“快跑!看着是喜剧,可能后面有刀子,插得你猝不及防!”此事在社交网络上蒸发,被@的匪我思存不得不出来回话,更掀起一波热度。

男人负责貌美如花 女人负责享受和管理男人!

这样的“女儿城”,香吗?

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人们对女性是较为宠爱的,但参考男女各自的特质,男性仍占据一定的力量优势,有责任有担当是广大女性对他们的最基本要求,古装剧在处理这种性别关系时,也更倾向于“男尊女卑”的设定。《传闻中的陈芊芊》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富有现代生活情趣的搞笑呈现,以古装的壳,把一幅“女尊世界”的画卷浓墨重彩而又轻松灵动地铺展在观众眼前。

花垣城女人当家,玄虎城男人当家,韩烁为了治愈心疾,来到了花垣城入赘。

在这里,弹琴卖艺的是男性,出嫁的是男性;主子是女性,侍奉左右的是一群乖巧的男性。

男人要守“男德”,衣着暴露会被视为放荡,成婚当天会被告知休夫的“七出”之条。“男子无才便是德”,他们没什么上学机会,所以想要有好前途,那就嫁个好人家,并要生出女儿。生不出女儿,就要被diss。女性可以从政、打仗、种地、打猎、经商、在城内拥有户口,男性要料理家务、教育儿女、孝敬公婆……

这和我们平常看惯了的剧本不大一样,让习惯了霸道总裁、傻白甜cp的观众眼前一亮,有网友说,“看到了国产甜宠剧的天花板。”

穿越+女尊,这股“超凡脱俗”的气息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如图,有没有一点似曾相识?这里又被称为“女儿国”,中国最后的母系社会——

泸沽湖 秦瑜

甜宠网剧糖分超标?

不管,这对cp,磕定了!

甜宠剧在国产剧中大行其道是有理由的,它在社交网络有大量年轻受众,无论他是正在享受爱情甜蜜还是已经遭受了现实暴击,给他一颗恰到好处的糖总是没错,糖分超标一下也能带来意外。在这部剧之前,占尽电视剧市场的是《清平乐》,如果说《清平乐》是一杯经典的茶,茶香袅袅余味悠长,《陈芊芊》就是一碗花式甜品,甜而不腻惊喜不断。也是,甜宠剧怎么能少了甜呢?

一言不合就撒糖。

魔力转圈圈

不让陈芊芊给自己敷药,不想要和陈芊芊一起出军。但在得知陈芊芊被别人俘虏了,却比谁都着急,两人的感情在他们自己都没有感觉到的情况下一路升温。

为了陈芊芊他甘愿带上花垣城的特质手镯,这种手镯是要滚烫的金属浇筑而成,制作过程不仅会烫热灼伤手臂,还会成为永生的烙印。这样的时刻,韩烁不仅没有执行之前的炸毁花垣城计划,而将炸药调换为烟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烟花之下,得到了芊芊的告白。

可盐可甜!

当霸气公主病遇上花样小鲜肉

陈芊芊,花垣城的三公主,一个本性纯良却不学无术、一身公主病却又享尽宠爱的女人,让人又爱又恨。

一出场就是霸气的当街抢亲,并直接拜堂成亲。

当霸气公主病遇上花样小鲜肉,那画面太清奇我不敢想。

原本这样一个任性白富美,谁都觉得她并不适合城主之位。先前只是看上韩烁的颜值就要抢到手,后来为了不死于韩烁之手而去讨好他,他可是她完成整个剧情的重要环节。反观韩烁,弱不禁风,一出场就遭到吃瓜群众的议论,说他活不了多久,好在颜值感人,并获得入赘机会……为了不让他提早下线,陈芊芊自己亲自下场魔改剧情,让这位原本想要“搞事情”的男生被她一点点感动。

随着剧情的进展,糖分不断增加,甜宠逐渐爆棚。褪去公主病的陈芊芊,不再只把男性当做取乐的工具,竟偷拿龙骨救情郎,炸掉福脉救黎民。花垣城的人们对她刮目相看。

隔屏的呆萌仙气!

“万人空巷看苏郎”

权沛伦饰演的苏沐飘逸,仙气十足。这一东梁教坊司“头牌”,是剧中的颜值担当,收获了“万人空巷看苏郎'的评价。

因为身份的缘故,他只能飘零,为了现世安稳,他不得不曲意逢迎。直到遇到大公主,他看懂了公主的心,化身暖男,两个人幸福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故事很童话。

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可能否走得出自己的心?今天的这一页剧本,是不是你梦中的剧情?

这场梦里,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编剧,尽管这剧本,并不全都在意料或情理之中。当不想要的东西来了,是欣然接受还是不断修正,是尽力把控还是随遇而安?人各有志,但改变,是要有所付出的。

网剧是满足人们快节奏精神娱乐生活的产物,剧情好不好看,台词好不好听,人物有没有性格,场景够不够漂亮等因素就显得很重要。网友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从前有座灵剑山》的编剧范侃说:“这类剧集符合生活被碎片化后的时间填充。但作为电视剧,一定不能只讲段子和无厘头搞笑,这样观众看不下去,我们需要把搞笑内容放到剧中,作为片段,方便观众的碎片传播。同时,我们也要靠饱满的人物、悬疑的剧情去连缀整部剧,让大家真正接受主线叙事部分,完整看下来。”

穿越剧具备了可以忽古忽今、脑洞大开的先天条件,也容易出现逻辑混乱或让观众跟不上节奏的风险,古人突然说几句现代人的话,做几件现代人的事,都可以在情理之中,会带来别样感受,也容易出笑果和效果。比如当陈芊芊嫌弃自己的小跟班话多,就怼:“当初为了凑字数,给你写了好多废话,你现在每句话不准超过十个字。”比如当女主炸福脉后,随手扒扒竟出现了石油。比如作为编剧,吐槽影视圈怪象的带资进组、戏精加戏等等,穿越老梗与现代台词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竞争激烈影视剧市场一度更愿意选择有成熟小说打底的作品来进行再创作,尤其是那些已具有一定口碑和粉丝基础的小说,因为这样貌似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带来更多收视保障。IP作为潜藏于影视行业的一个巨大的富矿,引得资本竞相追逐。最近大热的《我是余欢水》《清平乐》《长相守》《龙岭迷窟》等作品就是较为成功的例子。而在资本追捧IP和翻拍剧的潮流下,《传闻中的陈芊芊》作为原创网剧能取得这样的超高点击,可见用心。

网剧的受众群体多是90、00后的年轻人,这让网剧多是按着青春路线在走,但这并不代表着门槛降低。流量固然重要,但一定不能唯流量论。在2016年1月,爆款《太子妃升职记》《心理罪》《盗墓笔记》等六部大热网剧被强制下线后,广电总局对于网络剧的监管加紧之势愈加明显。2016年2月,广电总局表态将加强对于网剧和网络自制节目的监管,并提出线上线下统一标准等一系列规定,对网络剧制作机构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精品化内容将成为发展趋势。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把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受众反应、社会影响等作为主要指标,以最大的诚意精心打造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文化精品,才是创作者所要坚守的创作理念。

这些年,对于翻拍和原创的讨论和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制片人表示,“个人的体会是翻拍比原创更难,因为观众都已先入为主,要在原剧之上有超越和变化是不容易的,”对于观众来说,比原创还是改编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自己看到的作品是否是一个良心之作,是否足以打动人心。IP改编并不见得是成功的保障,真正有创造力的好原创也是可以有的。

有人说好,就有人吐槽,比如对于《陈芊芊》,有网友给予了差评,表示“被女尊男卑的设定安利过来,结果发现剧情毫无逻辑可言,混乱幼稚也不好笑”、“男女主感情线略显单薄,转变和喜欢都太突然了”、“故事本身没啥问题,甚至男城女城也没啥问题,毕竟前面反讽的还蛮有意思,成本低我也理解,但问题就在于台词和表演太突兀了”、“为了搞笑而制造笑点,为了突出感情而硬撩,剧情bug也太大了,真的没啥逻辑,有点尴尬。”

同时,对于部分疲惫了一天回家打开电脑想找轻松的年轻社畜们来说,看甜宠剧,磕的就是糖,好看好玩就好,赏心悦目更好。至于深沉的思考、厚重的情感、女权男权的讨论,未必一一消受。如果你要从中挖掘深刻思想,寻找人生真谛,不一定能满足预期。那么需要的人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会心一笑,是快乐。边哭边笑,是美好。边看边怼,不是常态么。

对 话  

信IP还是信故事

作为一个小成本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以原创+低成本+超高点击的配置让观众感受到了小成本网剧蕴藏的爆发力,“小网剧”的春天来了吗?文旅中国记者采访了影视剧制片人徐国梁。

文旅中国:谈谈您对小网剧的预判。 

徐国梁:我觉得小网剧的市场会越来越好,它在发展中遇到过瓶颈,比如点击分成的模式对平台来说是好事,却也曾让大多数网剧沦为炮灰。我们当时觉得点击分成的模式更适合网络电影。随着平台竞争、采购压力的加大,对片源的需求量也在加大,平台也会更多地购买小网剧。拍摄小网剧对很多制作公司来说更有性价比,对演员来说也是好事,大制作倾向于用明星,小网剧新人也可以当主角。

文旅中国:在作品的宣发上,小网剧该如何发力?

徐国梁:在宣发上,大制作更容易有资源优势,可以铺天盖宣传,小网剧就要多和平台互动来匹配资源,如果没有宣发资源就容易被平台遗忘。需要在有限的空间整合各方资源,做出性价比好的东西。

文旅中国:作为制片人,您倾向于选择原创还是选择IP?

徐国梁:过于依赖超级IP,是不是也是题材荒的一种表现?热衷于用网络小说,是不是也反映出剧本原创力的缺失?当然,这也使得很多优秀的网络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了,从这个角度看也是一件好事。但所谓的大IP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比如《何以萧笙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如果当大IP被开发殆尽后怎么办?曾有人把某网站排名前列的作品都买下来,结果也没见改出好作品。从我个人来说,比较倾向于原创。因为网络小说买过来也一样要改,也要经过一道工序,还不如我从源头就开始抓这个剧。

说到这里,我想到《琅琊榜》,这个戏很火,当时有些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它是个超级大网文,其实它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说。所以你是信IP还是信故事本身?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我的角度我还是会更多地信故事和平台。


责编: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