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10月4日,刘志丹同志117周年的诞辰。
刘志丹
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原名刘景桂,字子丹,后改名“志丹”,是取自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句,以示自己赤心为党。曾在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红军北路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担任要职。1996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杰出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追求真理,救国救民
1923年刘志丹等人在榆林中学办起了“平民小学”,这是师生们的合影(后排左第七人为刘志丹)
1924年春,在榆林中学任教的进步老师王森然回北京,榆中师生在榆林郊外欢送他(左第一人为刘志丹)
1928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东部发动了渭华起义,刘志丹被任命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领导起义军抵抗反动军队的进攻(油画)(前排中为刘志丹)
1930年10月1日,刘志丹带领一部分革命武装在合水县太白镇巧袭陇东民团第二十四营
1932年12月24日,陕甘游击队在旬邑县转角镇举行改编授旗仪式,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图为转角镇旧址)
1934年刘志丹任中共陕甘边特委军委会主席,组建了红军赤卫队,少年先锋队、义勇军等革命武装,这是赤卫队的行列
1935年2月,西北工委、军委建立,刘志丹先后出任西北工委委员、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领导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率领红军先后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使陕甘、陕北两块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
群众领袖,革命楷模
刘志丹热爱人民,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他说:“我们打仗为了和平,有了和平环境,就要帮助农民搞好生产。”他带领的队伍除练兵打仗外,农忙时还帮助百姓耕种收割。他对老百姓好,百姓对他也十分亲近,亲切地称他为“咱们的老刘”。
1936年4月1日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从神木县沙坡头渡口胜利渡过黄河,攻占了河对岸山西罗峪口的敌阵地
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于此(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
精神永恒,丰碑长存
刘志丹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英勇战斗的一生,光辉照人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事迹随着信天游传唱全国,更激励着家乡人民。
刘志丹塑像
刘志丹,一个陕北大山里走出来的热血青年,经过榆林中学的启蒙,黄埔军校的熏陶,大革命的洗礼,渭华起义的锤炼,兵运工作的磨砺,使他成为了一个意志坚定、经验丰富的职业革命家。他为了根据地建设,为了红军发展,为了党、国家、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在中国革命的大舞台上,书写着不朽的传奇!
来源:西北革命历史网 黄土情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