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邑·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活动现场 杨明 摄
走进大同古城,一餐老大同什锦火锅汤鲜味醇、营养丰富,转角再尝鲜咸适口的大同兔头、羊肉烧麦,还能来一碗浑源凉粉“连吃带喝,解饥解渴”。店家时不时地吆喝,给盛夏的塞北老城染上几分人间烟火气。
山西北部的千年古都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着大同“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文旅品牌的不断塑造,越来越多游客走进这个盛夏最高平均温度仅26℃的“避暑胜地”,在清凉中感受古都魅力。
今夏,最受年轻人关注的要数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华夏江鸿文旅总经理贾艳介绍,6月21日以来,“寻邑·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在街区内开启,汇聚近80位国内外顶尖当代艺术家的百余件(组)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艺术种类,以及网络交互等前沿形式。
大同古城内包裹有星罗棋布的大小寺院和各朝古迹印记,从城外的车水马龙走进城中,恍若回到千年之前。由东南邑入口处的念夏艺术中心开始,沿古城内的李怀角街向南而行,“寻邑”主单元展厅和“寻同”“锁钥”“万·物·循”3个平行单元展厅,就分布在街区中。充满奇思和活力的当代艺术展品藏在街头巷尾,古老与现代在此交融,形成鲜明的文化对比与视觉冲击。
当代艺术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其互动性。对参观者来说,与作品产生实时的互动和反馈,增强了观赏的体验与情感共鸣,寻找和观看艺术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寻访和感受大同古城的奇妙之旅。
展览中,“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与德国艺术家乌雷的作品《情人,长城徒步》、宋冬的《不知我知》、郭工的《一棵松》、朱利安·奥培的多媒体影像装置舞蹈人像等当代艺术作品云集,成为古都大同一场夏日公众审美活动。
艺术家马克·路弗德说:“我在2019年第一次来到大同,今年再次来到这里,看到当代艺术与古老建筑融为一体。这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一种很好的创新。”
街区里,年轻人三三两两相伴而行,不时驻足欣赏展品,小声讨论。寻觅展厅的过程中,街巷两侧还有各类文创空间、书店、非遗体验店、咖啡馆等小店。傍晚时分,人们相约古城谈天说地,品美酒、吃小食,沉浸在大同的悠闲生活中。
“现在入驻的店铺都是我们精挑细选的,既有年轻人中意的当代生活内容,也能充分与大同深厚的历史文化连接起来。”贾艳说。
四川成都文化地标之一的一苇书坊,也随着东南邑发起的城市主理人招募而落户大同古城。除书籍、文创之外,大同店定期举办沙龙、读书会等文化活动,邀请不同城市和研究领域的学者作为嘉宾,成为游人与大同深入交流的思想碰撞地。一苇书坊主理人阿俊表示,书店在不断契合城市文化定位和文化品位的同时,也在激发人们对阅读、对文化的兴趣。
连日来,潮流艺术、风物市集、音乐派对、潮玩展陈等具有沉浸感、时尚感和青春感的古城“新玩法”,以短视频和“打卡”照片的形式不断被游客分享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平台上,从侧面印证着“寻邑·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掀起的又一波大同古城暑期旅行热潮。
大同古城,向“新”而生。华夏江鸿控股集团董事长夏华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大同古城得到了很好的建设与管理,成了凝聚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口。东南邑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古城内容更新,多方组织、引进优质资源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着力为游客讲述大同的精彩故事,为城市提供着不一样的精神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