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梅兰风华 | 程派剧目传承与发展刍议

2021-11-02 14:12:03 来源: 文旅中国

京剧作为国粹艺术,其内容博大精深、流派异彩纷呈、剧目丰富多彩,人们常以“汉唐三千宋明八百”来形容其浩瀚。随着历史变迁、时代的发展,以及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很多剧目随着时间的流逝绝迹于舞台,然其精华部分被各流派创始人立足于自身对剧目以及剧中人物的理解和认识,结合自己技艺特长的独特性,对卷帙浩繁的剧目进行严苛的梳理筛选、整理再创作,进而使其焕发出崭新的意蕴和美感,并随之创编带有自己鲜明表演风格烙印的演出剧目,形成鲜明的流派所特有的剧目系列且流传至今,对于京剧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推陈出新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鉴于此,剧目是流派稳定发展前行的动力支撑,故谈及新时代京剧传承与发展方面,流派剧目的探究是不容忽视的。

程派艺术博大精深,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都很难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介绍其艺术精髓。可以明确的是,程砚秋及程派虽以唱腔闻名梨园,但其唱腔完全是遵照剧目中人物形象本身需要而做出的相应设计。除传统剧目暂且不谈,纵观二十九出程砚秋私家本戏可明晰,对剧目人物典型性塑造,细腻入微的透视力,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对所饰演的角色进行全面精准的理解,并始终将人物置于剧目的矛盾冲突之中,对整个剧目所反映的事件以及人物在情节发展的每一个节点所应表达的情感以及感情发展脉络,都梳理得层次分明、开掘得深入透彻、演绎得淋漓尽致。此基点在程派艺术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一直被坚守。

程派艺术自创立以来,其传承人很多:第一代传承人中有王吟秋、新艳秋、赵荣琛、李丹林、李世济、李蔷华、江新蓉、李玉茹等;第二代传承人中有迟小秋、钟荣、陈吟秋、陈玉华、苏梅、孙爱珍、李佩红、张曼玲、李文敏、陈庆芳、张火丁、李海燕、刘桂娟、吕洋等;第三代传承人中有杨磊、郭伟、赵欢、王茜、莎菲、张娜、潘钰等等,此外还有众多程派业余传承人。

在津参加义演后梅兰芳、杨小楼、尚小云、马连良、于连泉、李万春等合影

从传承角度看,无论是程派嫡传弟子还是再传弟子乃至程派艺术爱好者,在演绎程派经典剧目时,均遵循程砚秋的艺术规范和表演规制,以期回归本色且完美呈现程派的艺术、美学和文化价值。王吟秋是程派嫡传,由程砚秋亲传技法,擅演《春闺梦》《锁麟囊》《红拂传》《鸳鸯塚》《碧玉簪》《荒山泪》《文姬归汉》《玉堂春》等,其深得程派艺术的真谛,表演严谨有法,恪守矩矱,唱念做打皆优,四功五法皆俱,保持程派所独具的艺术风范,准确展现程派艺术特有的意韵,是程派艺术最具影响力的传人之一。新艳秋是最早学习程派的女艺人,属程砚秋私淑弟子,擅长表演程派早中期剧目如《青霜剑》《红拂传》《鸳鸯塚》、《朱痕记》《碧玉簪》《荒山泪》《春闺梦》等等。赵荣琛弃学从艺,拜师程门,代表作有《荒山泪》《六月雪》《锁麟囊》《青霜剑》《春闺梦》《玉堂春》等,其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气质儒雅且个性鲜明,在继承程派剧目中能够结合自身条件有所创新发展,被称之为“儒伶”,并与乃师程砚秋的“义伶”相媲美。江新蓉是程砚秋的第一位女弟子,其扮相秀丽,嗓音甜润,表演细腻,深受程砚秋教诲,常演如《窦娥冤》《红鬃烈马》《贺后骂殿》《审头刺汤》《鸳鸯冢》《青霜剑》《马昭仪》等颇具程派艺术特色的经典剧目。除上述四位第一代程派传承人以外,还有其他传承人都很好地继承了程派艺术,而且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因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赘述。缘于程砚秋自始自终都非常重视戏曲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等工作,故其弟子们多投身于戏曲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之中,为程派艺术培养了第二代、第三代的传承人,而程派经典剧目,如《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春闺梦》《武家坡》《三击掌》也被诸多后继人频繁呈现在舞台之上,不仅保留了程派经典剧目,彰显了程派艺术的精髓,而且通过多维形式技术使大众准确感知到程派剧目的魅力,获知程派艺术的美感所在,促进程派艺术发扬光大,更深层次的推动了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从发展角度看,第一代程派传承人数虽少,但其新编演出剧目的艺术特点不容忽视,如新艳秋的《虞姬遇霸王》《春闺选婿》,王吟秋的了《平地风波》《小姑贤》,赵荣琛的《宛娘与紫燕》《苗青娘》《李师师》《火焰驹》,李世济的《武则天轶事》等等,诸新编剧目都遵循程派剧目的艺术本源,在传承中发展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再继者。第二代程派传承人数量居多,他们不仅上演着程派经典剧目,而且结合自身条件有所发展,也编演了一些程派风格的正剧新戏,如:迟小秋的《胡笳》《法官妈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对程派以气催声的发音方法领会娴熟,演唱中十分注重声、行、意、气的运用,以情代声,声情并茂;从塑造的人物形象到唱念做表都彰显了程派艺术独特的意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是对程派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有益尝试,迟小秋也被翁偶虹先生誉为“程派标准传人”。张火丁的《江姐》《绝路问苍天》《秋江》等,在《江姐》中,张火丁发挥自身唱腔优势,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举手投足,神情神态都准确表达了剧中人物的典型性格和心理情绪。并有意识地借助科技手段渲染舞台氛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最终使《红梅赞》以一种程派唱腔的创新形式呈现在舞台上,这是程派艺术表现历史革命题材的扛鼎之作。张曼玲的《大明魂》《甘棠夫人》等剧目在唱工上充分发挥程派唱腔的优势,表演上尽显程派独有的深刻细腻的表演技法,使其人物形象立体化。李海燕的《宝马圆请》《杜十娘》等等,其中《宝马圆情》托生于《火焰驹》,李海燕在表演过程中既严格保持程派唱腔的特色,又基于程派进行合理的艺术发展和创新,全剧自始至终呈现出激烈跌宕的情节冲突、饱满细腻的人物感情、动人心弦的表演形态,既保持京剧传统样式,又适应现代审美情趣,张庚先生在亲临观赏后赞誉她是“亮嗓子程派”并指出:“女演员学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京剧院演员孙爱珍拜王吟秋为师,并尊张君秋、关肃霜、李玉茹、罗慧芝以及豫剧名家马金凤等为师,博采众长,在戏曲表演中继承前辈的艺术精华,且不拘泥于某一家派特点,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对剧目人物的理解,融汇诸家之长化己为用,在营造人物心理与情感、人物关系纠葛、规定情境的真实意境上来运用程派艺术表现的综合手段,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相谐,以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在表演方法上追求体验与体现的结合,力求真中有美、美中求真,既有戏曲表演的美听美视,又有“求真”表演所具的真性情,达到艺术性、观赏性、思想性三性合一的审美效应。此外,孙爱珍在戏曲表演多媒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曾主演过《玉堂春》《凤还巢》《孟光与梁鸿》等京剧电视剧,而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新媒体有别于传统传播媒介的长处,传统戏曲艺术可以在扎根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的灵活性、大众性与互动性特点唤醒自身发展的活力,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以一种被普通民众乐于快速接受的形态所出现,进而在当今社会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由此可见,程派传承人的演出剧目有一定的时代感,继承与创新并行,在剧本、唱腔、伴奏、发声等诸多方面皆有所很大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进步,融入了更多新鲜的时代感,节奏感鲜明活跃,此对研究程派、审视程派,思辨程派,对程派艺术进行去芜存菁,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是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在文化全球化的基础上,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完好地传承戏曲艺术丰厚的文化遗产,也应与时俱进,树立文化自信,秉承“唯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唯希望也,故进取,唯进取也,故日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流派剧目的整理探析复排以及新题材的开掘、新剧目的编演,使之具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这样的真抓实干,使戏曲艺术与时俱进,开创新的艺术辉煌。

(梅兰芳纪念馆 秦华生 郑东来)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