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中共有5部革命历史题材戏曲作品,将红色文化与戏曲艺术形式充分融合,以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既讲述了“何氏三烈”、阳新九烈士保卫家国坚守信念的动人事迹,也讲述了普通百姓在山河破碎时为了翻身解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感人故事。
讲好红色故事 内容丰富多样
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往往容易出现同质化倾向,可喜的是此次参演的5部作品各具风格,创作团队结合本地特色,走入历史,走入题材本身,真正地发掘和把握剧中人物身上的时代气质和历史人格。
山二黄《青春何恐》和阳新采茶戏《富川霜叶红》均取材于当地真实历史事件,生动讲述了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青春何恐》通过四幕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了以何恐为代表的“何氏三杰”的英勇事迹。剧中再现了何恐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着重展现了他领导学生运动时的无畏,讲述了他与革命友人之间的生死情谊,重现了他被出卖后的不屈斗争,最终为革命献出年轻的生命,全剧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富川霜叶红》则以1927年大革命时期阳新“二·二七”火烧九烈士惨案为背景,讴歌了成子英等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壮举,表现了春雨等普通群众在共产党人的教育感召下迅速成长,投身革命的历程,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两部作品就地取材,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艺术加工,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张力。
荆州花鼓戏《红荷》、楚剧《淬火》和文曲戏《广济往事》讲述的故事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却又不失真实感,让观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红荷》故事的切入点很有特点,讲述了红军团长的妻子夏荷花在师弟的帮助下与清乡团团长机智周旋,一波三折保护红军血脉的故事。本剧从红军亲人所受苦难和他们的坚定不屈入手来讲述红军的故事,从侧面折射出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复兴,砥砺前行的胆识和信念。剧中的夏荷花是千千万万红军家属的写照,她的名字极富意味,寓意在艰难的岁月中如“映日荷花”一般“别样红”,充满生命力,坚强不屈。虽然她的生命之花在腥风血雨中被摧残,但恰如主题歌所唱“一湖莲叶一湖风,满湖莲花满湖红;莲叶枯了护莲藕,莲花谢了结莲蓬”,这鲜红的花瓣之中蕴藏着宝贵的莲子——婴儿继红,尚在襁褓中的继红是一颗革命的火种,继承着母亲的遗志,传承着红色基因,承载着对美好明天的希望。
描绘不凡人物 歌颂人民觉醒
传统的革命题材革命历史题材戏曲的传统叙事模式是以英雄作为主角,以其正面斗争为表现重点,本次戏曲艺术节中的5部红色题材作品不仅关注英雄人物,同时也将视角转移到平民,书写人民对于党和党领导的军队的拥护及其历史选择,侧重表现人情人性。
《青春何恐》虽以何恐这一英雄人物作为主角,却也注重表现英雄作为平凡人的一面,侧重表现情感和人性。何恐初登场时还是名为何楚珍的青年学生领袖,满怀着对共产主义的热情,勇敢智慧地与反动派周旋,同乡革命者施洋同志的鼓舞更使他斗志昂扬,发动家中兄弟一同投身革命。这期间他有过恐惧,有过彷徨,得知施洋被害,震惊之余却更坚定了革命信念,回乡后见到久违的亲人难免有情感波澜,但最终还是意志坚定地说出“人民解放我回家乡”让人无不动容。历经磨难,何楚珍无所畏惧,改名为何恐,他也真正成长无所畏惧的勇士,正如剧种所唱“何恐何恐,青春何恐?信仰在胸,我自从容!何惧头颅带血抛,他年化作杜鹃红……”
其他4部作品着重展现了平民英雄主义的一面。《富川霜叶红》以阳新七烈士为故事原型,却选取了特殊的一个角度来进行讲述。编剧将小脚寡妇春雨作为主人公,“借”她的眼睛,观照自身与动荡的时代。春雨青春守寡,朱老财嗜其小脚,故以水田三亩来“典”她。春雨性本柔弱不敢抗争,农会的姐妹和革命者成子英帮她解围,带她到解放讲习班学习革命道理。任人摆布的春雨听到了许多“从没有听说过”的新观念,但仍未深刻理解“解放”之意,对于“放脚”犹疑不决。当她又被恶人玩弄,农会成员再次将她救下时,春雨才放下顾虑,放开裹脚布,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于是在土豪劣绅与农会发生激烈冲突时,已觉醒的春雨无所畏惧,冲上前去护卫农会的旗帜——犁旗。紧接着春雨又目睹成子英等壮烈牺牲,但她没有被吓倒,因为她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继续革命,才是受欺凌百姓的唯一出路,于是高举被血染红的犁旗,继续前进。该剧以“富川红叶”喻示以春雨为代表的枫林镇的人民经受革命风暴洗礼逐渐成熟最终踏上革命之路,在腥风血雨之外,也为剧作增添了一抹诗意。
与《富川霜叶红》一样,楚剧《淬火》讲述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觉醒与成长。楚剧班主七岁红自挑戏班,受人追捧,但在动荡的时代下,名角身份并不能保戏班平安,戏曲人常受地痞骚扰,毫无尊严。新四军的梁若谷同志帮戏班解除危情,并真诚邀请七岁红加入军中楚剧队却遭到婉拒。七岁红表明纵使世道艰难,他还是更愿意自在游走江湖唱戏。可徒弟慧伢却受到感召,投身楚剧队。在师徒告别的一场戏中,“七岁红”对爱徒唱出了心中不舍,也唱出了对楚剧队的顾虑,对革命的一知半解。但当七岁红看到山寇镇九州为保家国英勇就义,爱徒又遇难,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只有国家得安定,国人才能得安宁”,最终七岁红脱下戏服换戎装,在舞台上大义凛然地最后演绎了一次历史英雄,于火光中与敌人同归于尽,在革命的熔炉中淬炼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士。《广济往事》着重讲述了布庄女掌柜在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时的迅速成长,从“儿女情长”到“断情取义”,从“护布守家”到“毁布舍家”,从维护自身利益到深知家国大义,完成了一个普通百姓到平民英雄的伟大转变。
保留剧种特色 探索新旧融合
本届艺术节共有19个湖北地方戏曲剧种参演,5部革命题材戏曲源于湖北省五种不同的地方戏,有楚剧、荆州花鼓戏、竹溪山二黄、阳新采茶戏、文曲戏,其中阳新采茶戏和文曲戏属于濒危剧种。如何在保留剧种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创新?这五出革命戏都做出了不同的尝试。戏曲艺术的守正创新,就是要在遵循戏曲美学精神和艺术规律基础上,通过融入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当代科技成果,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观众审美相契合。
本届艺术节的红色主题戏曲在舞台处理、演员的表演、唱腔的设置,都让传统戏的基因得到充分展示,同时又有时代的气息,使传统与现代结合得很自然。特别是在唱腔设计上,剧作大都遵循了地方戏的传统的音乐形式,保留了当地原汁原味的曲调,同时有根据现代语言表达的习惯,更改了一些句式的分段方式,融入了一些新创曲调,可谓是古韵新声。
《富川霜叶红》不仅保留了阳新小调,还将传统跷功融入剧中,女主角颤巍巍的步伐表现出了旧时代小脚女性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动展现了封建女性受到的禁锢,没有突兀之感与炫技之嫌。讲习班的“授课”“讨论”等主要是通过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歌和舞蹈来表现的,这就使紧绷、惨烈的革命斗争与鲜活、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当地的特色文化交相辉映,使剧作张弛有度,凸显了地域特色和乡土情味,强化了观赏性。《青春何恐》在呈现原汁原味,醇厚悠扬的山二黄的基础上更是大胆地在形式上进行创新,采用四幕情景剧的形式,主题明确、戏剧节奏紧凑。特别是在紧张的氛围之下穿插了一些传统戏的插科打诨,以滑稽的程式动作来表现反动派警察的可怖嘴脸,同时又有创意地加入一些谍战舞蹈,多个何恐分身的变换出现让人叫绝,新旧的融合使人耳目一新。《淬火》一开场各种剧种,各色唱腔,各种角色轮番登场,一派欣欣向荣,生动展现了武汉作为戏码头的热闹景象,代入感极强,舞台效果好。
同时,守正创新还体现在老演员对于年轻演员的传帮带。《红荷》中,梅花奖得主胡新中先生甘当配角,让年轻演员作为主角。更可贵的是,一直饰演正面人物的胡老先生,首次尝试演反面人物,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将魔鬼丁的阴险狡诈演绎得惟妙惟肖。作为表演名家在古稀之年仍不断挑战自己的精神是值得敬佩与学习的,而这也正是地方戏曲薪火相传,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更是大胆启用年轻演员,《富川霜叶红》中女主演只有17岁,男主演也不过19岁,在舞台上台风沉稳、功底扎实、身段舒展,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热血青年的风貌。
纵观5部革命历史题材戏曲,主题深刻,各具特色,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新时代,不断探索戏曲传承发展的新路径,用心、用情、用功讲述红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相信通过不断打磨,可以成为经典红色戏曲作品,推动湖北戏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白渺;作者单位:湖北省文化活动策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