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山东会堂隆重开幕。大会报告指出,5年的砥砺实践,让山东深切体会到,办好山东的事情,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山东省吕剧院3年如一日打造的新版吕剧《一号村台》,生动体现了山东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立场、敢想敢干的实践。
《一号村台》讲述的是黄河故事。黄河从鲁西南进入齐鲁大地,上百年来,黄河岸边的山东群众,创造了兼具地域特色与历史印记的文化,留下了数不尽的酸甜苦辣故事。传承弘扬发展黄河文化,与黄河做邻居的滩区群众最有发言权,《一号村台》里的人物们最有发言权。
到过鲁西南黄河滩区的人,对家家户户的房台印象深刻。房台就是将地基垫高,上面盖房,目的是防止黄河汛期水位抬高,淹了家。花费多年积蓄盖起的新房,突然被冲毁的事,此前屡见不鲜。为保证群众安居乐业,解决世纪难题,山东在2017年启动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经过几年时间努力,迁建工程基本完成、初见成效,滩区百姓再也不用为房子的问题发愁。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路上,山东黄河滩区迁建不仅让当地群众吃了定心丸,也践行了“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理念。
《一号村台》的故事,选取的就是以上背景。
新时代不缺少精彩的故事。面对让数十万群众受益、让无数基层党员干部辛勤付出、让海内外为之瞩目赞叹的民生工程,山东省吕剧院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抓住了群众安居乐业这条主线。以迁建试点工程总指挥这一人物切入,写他内心的煎熬、演他遇到的困难、唱他为民初心永不变的真情。
显然,总指挥一个人物,只能表现基层党员干部的劳碌,刻画一部分人的形象,不足以展现迁建工程的成效。为此,《一号村台》独辟蹊径、创新突破,为一批基层群众画像。他们中,有热心参与迁建的人,也有因为种种顾虑阻挠迁建的人,更有怀着乡土情结返家支援迁建的人。
这些祖祖辈辈住在黄河岸边的人,经历了太多悲欢离合,对黄河的感情可谓又爱又恨。吕剧舞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窗口,借以展现他们在千年大计面前的不同反应,以及最终过上好日子的相同感慨。
是的,黄河滩区很多群众,曾动了搬家的念头,有的被迫离乡背井。现在,迁建工程让他们坚定了在黄河岸边住下去的信心,坚定了把家乡建设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决心。大家的信心和决心,根本上就是得益于党的全面领导。
山东省吕剧院打造《一号村台》,经过了漫长的加工修改提升过程。主创团队多方听取意见,反复揣摩细节,涉及剧本、编创、舞美、音乐等各个环节。
5月上旬的一场演出过后,已近晚上10点。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一号村台》的主创,齐聚山东省吕剧院会议室,继续研究讨论至深夜,对当晚演出的细节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有些建议更是被当场拍板,发扬艺术创作民主原则,迅速传递到创作各环节的人员手机上。
好戏靠磨。《一号村台》经过几个版本的修正,呈现的品相已得到诸多专家认可。但正如山东省吕剧院历史上的多部经典作品一样,要想真正在文艺舞台立得住、叫得响、传得下,《一号村台》主创团队依然需要秉持务实的作风,心中装着观众,眼睛瞄准精品,不断调整优化。
文艺舞台,是时代的放大镜。文艺精品的打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配图为《一号村台》演出剧照,邹璐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