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公共 | 湖北省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回到田野 守望故乡

2023-01-03 20:25:55 来源: 文旅中国


“拾穗者”开展襄阳碑刻田野调查 受访者供图

在拟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中,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的雷坪村、新集村、古井村等5个村落名列其中。参与这5个传统村落的申报群体中,都有同一个名字——湖北省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简称“拾穗者”)成立于2005年,是致力于地域文化和汉水文化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播的非营利组织,“回到田野、守望故乡”是其核心理念,志愿奉献是其核心价值。17年来,他们自费开展了南漳古山寨、襄阳碑刻田野调查、老河口木版年画等10多个文保项目,并助力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县级文保单位的申报成功。

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拾穗者”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第四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称号。

“‘拾穗者’没有专职人员,都是上班族,但散碎的时光,都交付给了这块土地及江河。”“拾穗者”理事长颜拥军介绍,该工作群现有成员15人、顾问11人,均是来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热爱文化的人士,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出资出力记录、研究、保护、传播散落在荆襄大地、汉水流域的民间文化。

李秀桦是“拾穗者”的发起人之一。“当时我参加一个环保组织,志愿服务之余,想着我们既要保护自然环境,更应该保护人文环境。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个工作群。”李秀桦说。从此,他们以捡拾散落在荆襄大地、汉水流域的文化遗珠为己任,开始了艰难而快乐的文化行走。

襄阳市南漳县有近400座古山寨遗存,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2005年至2009年,“拾穗者”对南漳及邻近地区约30座古山寨进行田野调查,先后拍摄照片数万幅、动态影像20余小时,并通过新闻媒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此后,南漳卧牛山寨、春秋寨、张家寨、樊家寨、青龙寨和尖峰岭寨在2012年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建成开放的春秋寨旅游景区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民间的年画历史源远流长,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标签。由于此前襄阳老河口市陈义文老人的木版年画鲜为人知,“拾穗者”便通过记录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并以文字、图片以及举办展览的形式,传播推广其魅力和价值,推动老河口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如今,陈义文老人已经成为襄阳妇孺皆知的“市宝”,木版年画也成为襄阳的文化符号。

民间碑刻是折射地域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散布在各地的石刻因保护不力而让“拾穗者”心急如焚,收集、整理地方文献资料刻不容缓。2020年以来,“拾穗者”实施襄阳碑刻田野调查项目,项目小组成员利用节假日,克服交通、资金、技术种种困难,深入到偏远山区的田野、寺庙、山寨、石窟,对散落民间的碑刻进行田野调查和著录整理,共调查襄阳市域内碑石600余通,制作拓本200余件。

“襄阳碑刻田野调查项目增强了公众的文物保护和爱乡爱土意识,对部分不适合原地保护的石刻经建议后由乡镇、村委会妥善处置,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李秀桦说。

一路走来,硕果累累离不开每位“拾穗者”的坚持。2006年农历正月,李秀桦在和同伴张玉涛拍摄蜀河古镇的黄州会馆时,不小心在多年失修的楼板上一脚踩空,从4米高的二楼坠落,造成严重的腰椎骨折,从此留下不能负重、走路不利索的毛病。尽管如此,他在文物保护的道路上仍然一直前行,不曾停歇。

“爱故乡是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的初心,捡拾和传播散落在民间的历史文化,要让人们为故乡而自豪。”李秀桦坚定地说。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