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公共 |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2022-10-13 11:21:59 来源: 文旅中国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重要聚集地,需对书籍、资料档案等进行高效的管理。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也需创新发展。通过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管理工作的制约条件,提升图书馆管理质效。尤其是随着数字媒体的日益成熟,电子图书馆的发展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成为硬性要求,需要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对图书馆的全面管理。对此,图书馆应当明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深刻剖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效果,全面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需求。

遇: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为严格做好图书资料的借阅和存放管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图书馆管理有着相对严谨复杂的流程,但传统管理方式的管理成本高、工作压力大,书籍借阅流程较长,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和读者借阅体验。而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籍资料数量的增多也使图书馆管理面临着极大考验。对此,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网络软件技术为基础,构建高效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和质量。一方面,通过采用数字化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的方法,对书籍资料进行高效整理,合理规划工作内容,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还有助于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优化和增加,不仅能够为读者带来良好的线下阅读体验,还有助于加强线上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发展。

挑战: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面临以下几大难题,集中体现在建设水平和信息系统等方面。

第一,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高效的管理工作是图书馆有序运行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信息传输效率,使生活中充斥着大量信息内容,而有些信息混杂、误导严重,需要通过有效的信息检索来获取所需内容。同时,图书馆馆藏资源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信息检索困难,管理难度上升。因此,信息化建设成了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部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仍然以人工形式为主,工作效果直接受到管理人员的制约。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一方面影响读者的借阅体验,不仅无法快速检索到关键内容,还要面对复杂的管理流程,极大降低了读者对图书馆管理的信心;另一方面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收集效率,导致库存信息资源不足,无法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第二,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性不足。图书馆管理系统功能不足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部分图书馆在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时,未明确自身建设需求,导致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较少,实际应用效果不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办公功能,数据资料的储存功能,以及数据信息的共享功能等。在办公功能方面,功能性不足主要表现在硬件基础薄弱、软件技术落后等,导致数据收集缓慢、系统运行卡顿,无法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数据;在储存功能方面,存在存储大小的限制问题、数据安全性问题等,导致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数据损坏;在共享功能方面,功能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数据分享困难、数据访问难度较大、信息检索功能缺失等,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服务性。

第三,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不充分。图书馆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管理人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来使用管理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信息技术能力不足,仍以人工操作形式开展工作,导致信息化管理系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制约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发挥,使信息化管理系统形同虚设。由此导致的问题便是图书馆即使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管理工作效率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还存在适用性不足的问题,部分图书馆系统建设过于专业化,没有根据实际管理情况进行调整,导致系统可用性低。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问题的背后,折射了先进管理意识的缺失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传统观念认为,图书管理只需按部就班操作即可。但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也需要创新发展。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一方面,图书馆内部难以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部分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信息技术存在排斥心理,仍习惯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另一方面,观念滞后带来制度落后,管理制度缺陷进一步制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此类问题不仅会影响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还直接影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图书馆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基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硬件设施,并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但许多图书馆资金使用紧张,支出集中在文献资源建设、运营开放、文化活动、人员工资等方面,难以投入足够资金进行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建设维护,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尤其是大量区县图书馆财政投入本身相对较少,信息化建设资金更是严重缺失。一方面,投入不足,大大制约了信息化建设效果;另一方面,投入分散,导致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既浪费了资源,又无法充分发挥效果,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第三,信息化技术人才缺失。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平台,具体工作需要工作人员通过对信息系统的灵活运用,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图书馆对信息技术人才缺乏足够重视,技术人才短缺。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足,直接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难以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果。通常情况下,图书馆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差,长期在单一岗位工作,岗位固化导致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且部分人员年龄较大,学习操作系统难度大,难以掌握先进信息化技术,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增加了信息化建设难度。

策略: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第一,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应当首先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根据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对系统管理功能提出要求,以保证建设的有效性。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而言,需要实现的信息化功能包括信息数据的快速收集、书籍资料的安全储存、数据整理、信息检索、信息分享、读者互动以及电子图书馆建设等。因此,应当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分析、分类建档和检索查阅等目标,保证信息化建设功能的完善性。同时,还应当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对数据内容进行深度加密,免受外部网络的恶意攻击;还应当简化系统操作功能,增强信息系统的适用性,满足实际管理使用。

第二,加强信息化管理意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应当密切关注信息化建设进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不仅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调整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使其符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还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根据具体情况优化制度建设,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第三,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政府部门需要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重视,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建设进程。图书馆应合理规划资金利用,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设备、互动显示屏、数据储存服务器等设备,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委托专业的软件公司,开发信息管理平台,以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第四,建设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只有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应用。图书馆应当加大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熟练程度。此外,还需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吸纳,根据信息化管理需求,合理调整工作岗位,更好地促进日常系统维护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总之,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图书馆馆长)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