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福建三坊七巷:黑白之间,遇见一场闽都奇缘

2022-02-09 11:09:52 来源: 文旅中国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坊”为建筑群名称,马鞍形起伏的围墙,把几百座民居包围在内。围墙高耸、极狭极窄,却是晚清难得的开阔之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旭、林觉民……一进又一进回廊巷陌,曲折幽深,一程又一程探索救亡的脚步,沉重却有力。暮黑与瓷白的墙体交相辉映,透出历史的庄严与厚重,这不仅是福州人自己的文化名片,更是闽南人独特的历史记忆。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39.8公顷,北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东临八一七北路,西至通湖路。以南后街为中轴,东西平行排列十条坊巷,西边自北向南分别有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三个坊,东边自北向南有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七条巷,坊中巷道相连,形成了坊中有巷、巷巷相通的棋盘状格局。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各级文保单位共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市、区级文保单位14处,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正式公布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赫然在列。

老街之春 闽南风情

三坊七巷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三坊七巷街区位于福州市中心,交通便利,多条公交、地铁线路接驳机场、火车站,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二是文化资源优势。三坊七巷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古代城市街巷和建筑文化的历史缩影,街区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159座,其中各级文保单位共29处。从三坊七巷走出去的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旭、林觉民等名人在中国近代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被精辟地概括为“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三是游客量优势。三坊七巷街区接待游客量连续6年突破千万人次,2019年三坊七巷接待游客量达1337.9万人次,2020年三坊七巷接待游客量达1100万人次。

春节假期,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举办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融入“福”文化、虎年福见等元素,让游客在三坊七巷感受到浓浓的佳节氛围。春节系列活动由精彩演出、主题活动及主题展览三个部分组成,共举办47场活动,另外还推出了24场街头艺术演出。其中,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福建省京剧院等演出团体在光禄吟台及水榭戏台推出“七溜八溜·不离福州”闽剧表演和经典京剧唱段联唱、三坊七巷首届“邻里节”暨在地艺术展系列活动得到市民游客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

同时,在叶氏民居、二梅书屋、鄢家花厅等院落举办的福虎迎春——福建非遗迎新春系列活动、“福虎纳福迎新春”春节系列活动、花鸟报春—福建省花鸟画作品邀请展等多场主题展览生动的展现传统非遗文化与时代元素的交错相融,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具街区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春节期间,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节日期间总人流约39.1万人次,日均人流量约为5.58万人次/日。

规划先行 绿色发展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长期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社区发展、文旅产品与地方产业融合开发,力求打造主客步行共享的具有地方特色、高品质和微服务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

近年来,在各级文旅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三坊七巷建设城市休闲街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成效显著,年游客量连续六年突破千万人次,先后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福州市夜色经济体验示范街区”等荣誉称号,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预备名录、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单位、“福建文化标识”称号、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公示名单。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赴三坊七巷考察调研,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发展做出了肯定与鼓励,他说:“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城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三坊七巷在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与指导意见下,以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为抓手,推进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商户品质等方面提升,完善街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发展商旅新产品新业态,加速文商旅深度融合、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高标准,重文化、宜休闲的旅游休闲街区样板,力争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古厝保护思想在福州践行的重要推动平台、福建A级景区的领军平台、福建旅游休闲街区的示范平台。

文脉相承 “创”出新篇

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对于三坊七巷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三坊七巷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街区将持续打造品牌IP活动,积极打造文旅融合项目,优化街区商业及文化业态,街区配套设施建设。力求扩大街区影响力、提升坊巷活力的同时突出闽都文化特色、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三坊七巷在立足坊巷文化、保留文脉传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底蕴,推出“一季一主题”的文化活动概念,将持续策划“花坊艺游”新年花市、坊巷水果节、三坊七巷邻里节等系列主题IP活动,带动文化经济业态辐射,树立特色文化品牌。同时,积极配合闽都文化国际品牌的打造,推出各类传统文化主题及闽台交流主题活动,如坊巷音乐节、海峡两岸交流戏曲节等,倾力打造文化展示与商业消费相融合的城市综合旅游场所。

三坊七巷街区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平台,不断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古厝院落引入新兴文化潮流和展示技术,在水榭戏台、小黄楼引入闽剧、评话、伬唱等地方戏曲常态化演出,突出文保院落活力主题。结合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持续开展有热度的街区、坊巷文化主题活动,并引进街头艺人表演,为街区注入活力。借鉴第44届世遗大会《寻梦·坊巷》沉浸式演出成功经验,进一步挖掘文化元素,推出沉浸式互动文旅项目。以此形成文化合力,引流聚人气。

街区通过不断调整升级业态布局,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文物点的公共文化属性及经济价值。积极引入福州传统老字号、特色商业、时尚生活、旅游商品、文化交流、民俗体验、文化休闲等优质业态,导入成熟的休闲类品牌和时尚餐饮品牌,形成“文化入坊巷、商业南后街”的业态布局。同时,科学布局业态分布,引进民宿客栈、茶社、咖啡馆、讲座沙龙等业态,突出闽都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更新颖的历史街区文化旅游项目。

为提升市民游客旅游观光体验感和满意度,街区不断强化主街和各巷道夜景灯光和绿化效果;同时通过不定期更新时令花卉、增设游客休闲景观带、优化步行街街容街貌、推进街巷小品设计及建设、丰富街巷景观、完善优化标识导视系统与配套服务设施、增设北广场电子屏、制定多元化参观游览线路等方式推动文化旅游服务优化提升工作。

(图片、视频均由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提供)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