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视频博主@蓝战非发布视频称,在湖北襄阳唐城景区观看演出时,景区对中外游客区别对待,将普通游客集中限制在固定区域观看,并且推迟演出等待迟到的外国游客。9月10日晚,“襄阳盛世唐城”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信。信中表示,景区当晚为外事活动设置部分表演区域,因故推迟演出近7分钟,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为表达歉意,所有购买了9月9日门票的游客,可在一年内免费游览景区一次。该事件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高赞评论认为:景区为了等待几名外国游客就推迟演出,是对现场其他按时到达的游客的不尊重,而且景区强调等待“外国友人”,有“崇洋媚外”之嫌。一时间,襄阳盛世唐城景区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9月10日0时至9月12日10时为周期,以“蓝战非”“中外游客”“湖北襄阳”“盛世唐成”“景区”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9月10日15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关注走势图
9月10日,知名博主@蓝战非发布视频称湖北襄阳唐城影视基地区别对待中外游客,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舆情发酵后,有记者致电湖北襄阳文旅局,工作人员回应称“正在核实处理”。当日晚间,襄阳盛世唐城景区官方微博9月10日晚发布《致歉信》。该事件被@央广网、@海报新闻、@华夏日报、@光明网、@齐鲁壹点等媒体相继转发报道,#蓝战非发视频吐槽看表演遭区别对待# #襄阳文旅回应游客看表演遭区别对待##被指区别对待中外游客景区发布致歉信#等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榜,舆情热度迅速攀升,达到当日峰值,当日实施传播信息量为1931条。此后,舆情热度逐渐回落。
截至9月12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13941条,微博11558条,客户端1199条,网站59条,视频1074条,微信21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微博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占比82.91%。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襄阳一景区被指区别对待中外游客”“被指区别对待中外游客景区发布致歉信”“襄阳景区回应区别对待中外游客”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友评论分布图
一是,批评景区区别对待中外游客,占比45.8%,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百足虫儿:不知道还以为那几个外国友人,是上台表演节目的演员呢,先不说人家外人咋样,景区消费群体主要还是国内群众吧,都交一样的钱,你膝盖再软,人家外国人也不会把你当成迪士尼那种国际旅游景点,只会觉得你人好欺负,很温顺。马上国庆旅游旺季,还坏了景点名声,愚蠢不?
@齿痕Z留:咱们腰杆子能不能硬起来?崇洋媚外的事能不能不再出现?都什么时候了,在国内干这事还想不想要市场口碑了。
@BigSong:得亏是只是几个外国市长,这要是来个外国的总统总理,这上千游客是不是还要跪下请安?
二是,认为要理性看待景区行为,占比21.5%,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就是不留长头发:大家理性看待,别被带节奏了。这件事更像是政府行为,我看有说葡萄牙代表团访问的,这是政府接待了几个外宾,特意安排的吧。
@一夏天的牛油果:稍微知道内情的说明一下。他们不是普通外国人,而是葡萄牙几个市的市长。前几天襄阳市几位领导去葡萄牙考察,所以这次葡萄牙考察团来襄阳考察 。那天唐城电子牌已经说明情况了,其次演出只晚了10分钟左右,这主播纯带节奏。
@疏狂yu:不是我说,故宫因为外宾来,直接谢绝参观,也没见这些人这么骂的啊,那天电子大屏幕不是一直有滚动提示外宾来访嘛?怎么叫没通知?必须得提着他耳朵讲嘛?
三是,认为不应该地域黑,占比19.5%,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小菲不哭o:我是当地人,声明我们襄阳人们还是很热情很淳朴的,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就对襄阳地域黑啊。
@阿嬷的茶铺:说归说,骂归骂,没必要上升到地域歧视。网友们什么时候能学会理性看待事情,别动不动就以偏概全好不好。
四是,吐槽盛世唐城影视基地游玩体验感差,占比13.2%,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蒂卡咖啡2011:春节去了,感觉演出现场组织混乱,平面化场地让后排群众根本看不见,好不容易占了位又被保安训斥,演出现场临时扯线让我们撤离,各种争吵各种抱怨,反正我是不会推荐。
@小桃子的爹地:襄阳唐城不咋地啊,湖北人自己都不去,基础设施不怎么样,服务也不好,平时可能连大型活动都没有,去那干嘛啊。
三、舆情点评
近日,有视频博主@蓝战非发布视频称,9月9日晚,他花费126元购票到湖北襄阳唐城影视基地观看大型演出。现场人满为患,但现场保安要求给11名外国友人让座,不仅让座,还限定其他游客参观区域,以保证不遮挡外国游客的视线。更有甚者,主办方还以等待几位外国游客为由推迟演出时间。视频一经发出,舆论热度迅速升温,10日晚,盛世唐城景区发布致歉信。11日,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回应舆论关切,表示他们“很重视网友意见,将督促相关景区认真处理此事,努力提升游客满意度”。但部分网友并不买账,批评该景区“崇洋媚外”“丢人”声音不断。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也不断提升,诸如“国外的月亮圆”之类的观念已经失去市场。同样,对于“崇洋媚外”的行为,人们的警惕性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当“景区区别对待中外游客”这样的话题出现在大众视野,义愤填膺的网友们群起而攻之实在情理之中。梳理网友的质疑焦点,可以有以下四问:第一,现场人流虽多,但明显空地更大,何至于因为给外国游客让座,就让其他游客“站不能站,坐不能坐”,主办方是否有演出场地安排不当之嫌,以致引发游客不满?第二,保安维持现场秩序时态度蛮横,甚至说出“这是你们能站的么”之语,是职业素养缺失还是疏于培训?第三,演出推迟,有没有向现场等待许久的观众解释缘由、表示歉意?如果有,又何以让游客得出“为了等11位外国人吃饭而推迟演出”的结论?第四,致歉信发布倒是迅速,但“为外事活动设置部分观演区域”,是什么重要的外事活动以致不许其他游客进入?若是如此重要为何不为其单独安排演出场次?而“因故推迟演出”又是因何故?可见,“崇洋媚外”实乃此事之引,真正让民众愤怒的是现场观众无席可坐、工作人员态度傲慢、无故延迟演出等一系列不当操作,更有,景区后续回应言辞模糊、态度敷衍,毫无诚意的“致歉”也实在难息众怒。
中华民族向来秉持“有朋自远方来”的待客传统,若因外事活动请外国友人来观看演出,受些优待无可厚非,相信在场观众也能理解。但景区不当的安排、傲慢的态度,乃至事后敷衍的回应,都无疑激化了矛盾,算是“火上浇油”的典范。其他景区以此为戒,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有效沟通是消弭误解的最佳手段。要知道,像延迟演出、场地紧凑这样的“突发事件”并不能绝对避免,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做好游客的安抚、沟通工作是避免冲突的有效途径。其次,培养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除了优美的风景,优质的服务也是景区的重要门面,工作人员的“好脸色”才会让游客“宾至如归,下次再来”。最后,景区要加强价值观培训,要做到“真诚热心迎客,不卑不亢待人”。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人们对诸如“圈地以供明星拍摄”“区别对待中外游客”等事件的容忍度也在不断下降,“三六九等待人”乃景区大忌,会对景区的市场口碑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