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做客远集坊第三十二期,以《中华文化:特色与生命力》为题发表演讲,分享他对中华文化的思考和独到见解。
王蒙是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著有脍炙人口的小说、散文、随笔超百部。他在19岁时创作的《青春万岁》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王蒙开篇风趣地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博大精深,更难以短时间内讲清楚,“今天我老虎吃天,就硬把它讲一下。”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86岁的王蒙先生神采奕奕,从中华文化三性、中华文化三尚、中华文化三道,这三个“三”阐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
中华文化三性:积极性、此岸性、经世致用性
王蒙认为,中华文化第一是积极性,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不要求解释清楚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强调积极地生活、干事,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就是一种积极性。
第二是此岸性,也即现实应用。他说,此岸指的是此生此世,人不可能了解天意,但是需要遵循天理行事。
第三是经世致用性。王蒙用黑格尔和伏尔泰对孔子完全不同的评价解释了这一点,他说,孔子不是学者、专家,而是圣人,孔子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逻辑清晰地讲述治国理政的道理,正是经世致用之所在,所以令伏尔泰深深折服。
中华文化三尚:尚德、尚一、尚化
王蒙认为,德是权力合法性的依据。他引用《论语·为政》中讲到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等阐述了尚德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三尚”中,王蒙重点讲述了“尚一”。他认为,“一”代表天道、太平、幸福等各种含义。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孟子的“(天下)定于一”、老子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王蒙说,中国人崇拜一,但对一的解释又非常复杂。一是非常多的综合,是一与多的统一、一与多的转换。尚一还体现在知行合一、心物合一。
谈到尚化,王蒙说,早在庄子时期,就提出了“与时俱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均体现了与时俱化、学习与包容的“尚化”思想。
中华文化三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韬晦坚韧之道
王蒙说,君子之道讲究在各个方面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包括言谈举止、行为容色等君子的一切。“君子坦荡荡”“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求诸己”“温良恭俭让”等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君子之道。
其次是“中庸之道”。王蒙认为,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但很多人理解有偏差。这里的“中”即准确,“庸”即正常,合起来就是既准确又正常,过犹不及。无论人还是事,需要长期的观察,掌握平衡,才是中庸之道之正解。
谈到韬晦坚韧之道,王蒙充满感情,他说,这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从古时的精卫填海、赵氏孤儿、愚公移山、越王卧薪尝胆、豫让刺赵襄子,到近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所体现的坚韧、韬晦是外国文化所不可想象的。王蒙说,我们有很多词是描述这种韬晦坚韧之道的,像忍辱负重。他说,“就忍辱负重这四个字,你想想这四个字,有时候我想多了眼泪都能掉下来,就为这四个字,您可以哭一鼻子。”
大道至简,王蒙用生动的语言,既有高度又有细节地阐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他接着指出,具备以上特色的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他说,中国文化并不是奇葩,它和全世界先进文化是相通、对接的。中国文化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巨大能力——“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五四运动激活、挽救了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开始寻找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今天,我们颂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要回到过去,不是复古,而是丰富精神资源,更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王蒙对此表示高度赞同,并结合“源自于”“熔铸于”“植根于”谈了自己的体会。
最后,王蒙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一段发言结束了今天的讲座:“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叶小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等嘉宾在互动环节发言。他们表示,王蒙先生的讲座精准、精到,充满智慧,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提纲挈领呈现,非常具有启示性,受益匪浅。王蒙用“三性、三尚、三道”深入浅出的讲述使大家充分体会到中华文化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统筹兼顾、面面俱到的能力等特色和生命力,这对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尤有价值。各位嘉宾还表示,王蒙先生本身就是诠释、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楷模,值得大家好好学习。嘉宾们还对如何进一步推动读书活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发表了见解。
“远集坊”是由中国版权协会2017年创立的一个文化交流平台。自2017年9月29日首期开讲,至今共举办了17期,阎崇年、王文章、雷军、柳斌杰、谭跃、王亚民、沈鹏、黄强、朱永新、郝林海、郑渊洁、黄书元、郑欣淼、刘珺、罗振宇、王秦丰、吴为山17位主讲嘉宾先后为“远集坊”带来了高屋建瓴、别开生面的精彩演讲,200余位特邀嘉宾光临“远集坊”并与主讲嘉宾互动,发表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