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解开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高质量发展密码

2023-12-03 11:13:08 来源: 文旅中国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开展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工作,推出一批兼顾游客和本地居民需求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2021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启动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认定工作。2023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66家单位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在旅游业全面复苏的态势下,这些旅游休闲街区抓住机遇,各显身手,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文旅赋能效应凸显


在文旅深度融合、市场持续复苏的背景下,第三批5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在业态发展、产品创新、服务优化、模式探索等方面呈现出新亮点、新成果、新特征、新趋势,文旅赋能城市更新、助力产业发展效应凸显。

国研智库旅游研究院院长魏云认为,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业态创新更加多样化,积极引入文化创意、艺术空间、科技体验等新业态;产品创新更加数字化,部分街区引入VR、AR等数字技术,积极关注科技赋能;服务质量更加人性化,随着旅游休闲街区标准引导作用的不断加强,各个街区的服务更加精细化;模式探索更加融合化,众多街区与当地文化、历史、生态等资源的融合深度不断加深,地方特色凸显。

在业态创新方面,辽宁省沈阳市铁西红梅文创园围绕发展“文化产业+艺术商业”,将新的空间体系和现代建筑语言植入老旧厂房,融入创意设计、时尚餐饮、艺术展演、音乐创作孵化等业态,打造富有艺术活力及商业氛围的综合文化园区。园区引进文创品牌、手作店、机车俱乐部和网红咖啡、餐饮商街等,文化创意娱乐设施项目和游览面积占比超60%,成为沈阳铁西老工业园区向现代化国际文化创意园区升级转型的标杆之作。

在数字化方面,河北省唐山市河头老街文化街区以河头文化为核心、盛唐元素为主线,将现代潮流文化与本土民俗文化、庙会文化进行全新包装与升级,打造集“食、游、购、娱、体、展、演”于一体的沉浸式文旅街区。该街区通过科技赋能,建设水舞秀剧场、摩天轮、六大主题文化广场、呔商宴、老车柿集等,并搭配近百架唐风灯笼排阵和百余种互动微演绎等,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在服务质量方面,山东省济南·泉世界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拥有智能完善的街区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为游客打造了安全舒适的街区环境。该街区标识引导系统完备,游客服务中心集合了咨询服务、文化展示、休闲文创、医疗救护、便民服务、多语种人工讲解、智能导航等服务功能,同时,街区免费WIFI信号全覆盖,提供线上咨询、预订、支付服务,配有多语种智能语音讲解机器人。

▲ 太原古县城十字街    受访者供图


在模式融合方面,山西太原古县城十字街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建筑格局,分为东、西、南、北4条主路,主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北街以地方小吃、十一市主题院落为主,南街以特色小吃、非遗研学为主,西街以特色零售、VR体验为主,东街围绕文庙、段氏旗杆院、县衙等文化景点,搭配小吃、冷饮、正餐等餐饮,满足游客“轻”“慢”游玩体验。十字街融汇了生活配套、非遗文创、餐饮美食、特色零售、酒店民宿等功能,还有各种演出、灯光秀等,形成了院院有文化、街街有看点、处处有精彩的格局。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杨德进认为,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呈现出的新特征、新趋势可以概况为3个方面,第一,文旅赋能新一轮城市更新的作用更加显著,效果更加明显,对增强城市街区活力有更大贡献,以街带区的辐射力更强,文旅跨界融合新业态更多,与当地社区融合更深入;第二,文化传承与创新效应更突出,街区时空穿越体验感更强,场景体验的文化情感更丰富,烟火气与时尚感交融更深,地方文化和创意文化新业态更多元,体现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升级的新趋势;第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中呈现出一批标志性、原创性的新业态和新场景,体现街区抓住流量密码让文旅“出圈”的能力,在如何让流量变“留量”方面探索出更多新经验。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婺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在展现文旅赋能城市更新、文化传承与创新效应、新业态新场景涌现等方面颇具代表性。该街区曾是历史上府署、监察、试院、文庙的聚集地,是金华历代政治、文化、军事中心,也是金华最具文化底蕴的地方。为更好地传承古城的千年历史文脉,街区精心打造了“非遗六馆”、熙春巷博物馆群落,包含中医馆、酥饼馆、府酒道情馆、金华酒博物馆、婺州窑陶瓷博物馆等,分布于街头巷尾的博物馆和众多文化遗迹标识,为市民游客了解婺州历史文化搭建了平台。自2019年以来,婺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以婺学文化为源流、以名人文化为内核、以美食文化为载体,推出了婺风宋韵文化风情节、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展、新春大庙会、啤酒音乐节、百县千碗美食大赛等1000余场活动,为抓住年轻客群眼球,推出市区首个景区实景剧本杀《古婺千重卷》,将名胜古迹用于剧本场景,在视觉、听觉、味觉的交织中构建出实景演出空间,成为江浙最具活力的街区之一。

持续激发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市场活力


在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后,很多街区依然面临着围绕地区差异、需求差异、特色文化差异,不断提升街区竞争力、激发城市活力的挑战。对此,杨德进表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后,街区要继续维持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松懈,进一步擦亮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金字招牌”,形成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要夯实主客共享、共创、共赢的街区活力之基,强化主客互动、互信、互融,从留住游客到留下游客,让游客变身新市民参与到街区创新创业中,形成街区发展新生动力;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体验,从感官体验到精神体验,场景打造需更关注游客的情感需求、心理体验和人生感悟;推进街区更新进行精美化设计、精益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对决定品质的细节进行深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智慧化、人性化、规范化管理,突出运营管理能力,助力街区品质、品格和品位提升。

在旅游业持续复苏的背景下,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如何抓住机遇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要做好消费动力拓展。”魏云说,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要进一步特色化,深耕本地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街区,激发差异化的文旅消费需求。同时,要进一步数字化,积极引入AR的导游导购、人工智能客服、无人超市、无人支付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此外,要进一步协同化,加强与周边景区、文化场馆、酒店民宿等的合作,开展联合营销,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

杨德进认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经营主体应继续从3个方面来开展工作,第一,找准游客细分市场的新消费偏好,积极开辟文旅新消费领域,推出性价比高的体验产品与场景,提升游客消费欲望;第二,持续加强对街区经营主体的创新创意创作能力,出台相应激励政策,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对街区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和文旅内容创作者进行扶持,保持新产品、新业态和新项目的不断更新迭代,引领街区文旅消费活力持续升级;第三,加强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进行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向国内外游客和企业家推荐,吸引更多投资客、商客、创客和游客前往,把街区打造成为一片文旅投资消费的热土。


案 例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

老建筑激活文旅消费活力



▲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    受访者供图


从商贾云集的民族工商业聚集地到文旅消费聚集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正以历史文化赋能,将底蕴深厚的老建筑转化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巴洛克风格建筑是17世纪至18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建筑和装饰风格。20世纪一二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开始在道外腹地置地发展,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饰物与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欧式立面、中式院落特点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建筑街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街区汇聚了大罗新、老鼎丰、同记、大清银行、东三省官银号、亨得利、三友照相馆、厚德居等近百家民族企业,成为民族工商业集聚地。

哈尔滨市道外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杨丽丽告诉记者,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街区内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是国内现存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街区内还有许多特色院落、胡同等物质文化资源,以及富有传统气息的商业文化、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将更有利于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激活道外文旅消费活力,使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知名的城市文化名片。

为保护好、利用好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将特色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今年以来,道外区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陆续推出商市文化节、“美食赏鉴品尝”展示展销专场、非遗才艺表演、讲述企业品牌故事等系列文旅活动。“十一”期间,老街区迎来今年客流高峰,日均接待量5万人次,“十一”当天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达50%。

沙画、老街泥匠、星熠社等34户文创企业初步形成了文玩、影视、非遗、曲艺等文创产业群落,打造展现城区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人文情怀的文旅新名片。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还广泛开展传统节日、民俗、非遗进街区等特色活动,结合冰雪热点开展冰雪活动,深受游客喜爱。截至目前,街区共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60场次,参与演出的文艺志愿者2000余人次,观众9000余人次。目前,街区形成了南头道街重点发展古玩、中医业态,南二道街重点发展餐饮业态,南三道街重点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的产业格局。下一步,街区将以“老道外·新生活·智慧巴洛克”为总体思路,搭建五大休闲业态发展主线。

“未来,我们将聚焦中华巴洛克艺术殿堂核心定位,积极推动和主动配合街区三期规划设计优化、推进机制完善、工程施工建设,全力做好街区整体招商运营,保护好、利用好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将全区的特色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加快让街区魅力“足”起来、业态“活”起来、人气“旺”起来,打造与中央大街相得益彰的城市会客厅、与太阳岛交相辉映的发展新名片、与全区‘一山两水’连点成线的旅游打卡地。”杨丽丽说。


呼伦贝尔古城旅游休闲街区

文旅商综合体重现历史风华



▲ 呼伦贝尔古城旅游休闲街区   受访者供图


作为文旅深度融合的样板,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古城旅游休闲街区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的必经打卡点,是深度了解呼伦贝尔建城史、万里茶道和戍边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集文化、旅游、餐饮、娱乐、演艺、休闲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消费场景。作为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呼伦贝尔古城旅游休闲街区寻求深度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全力激活文旅基因,通过搭建沉浸式、互动式文旅融合新场景,创造性地再现了呼伦贝尔城历史上商贾云集、文化交融、富庶繁华的景象。

呼伦贝尔古城旅游休闲街区是在1734年清政府批准建设的呼伦贝尔城原址上原貌复建而成的,街区由副都统衙门、清代商号、南门城楼、古韵书房等组成,生态绿色、传统古色、革命红色、民俗特色等四色景观点缀其间,传统中式建筑与草原风情紧密融合,已形成古韵风貌与现代新风相融、人文历史与生活气息并存的旅游打卡地。

如今,呼伦贝尔古城休闲街区以民族文化展示、创意文化经营为主要特色,白天人群熙熙攘攘,夜晚街区灯火熠熠,为八方来客展示别样的非遗魅力。古城内,每一件精致的非遗文创产品都凝结着特色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成为有趣、有用的伴手礼,吸引着游客驻足消费。鲜切牛羊肉、烤羊排、蒙古奶茶等特色美食,让品尝过的游客赞不绝口。

为进一步丰富古城业态,深入挖掘古城消费潜力,围绕夜游、夜秀、夜食、夜娱、夜读等主题,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以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创作出大型实景剧《古城回想》,打造沉浸式观看及体验式参与的文旅演艺项目新模式,展示呼伦贝尔古城文商旅特色文化名片。《古城回想》实景剧创造性地将沉浸式演出植根于呼伦贝尔古城旅游休闲街区场景内,采用“全息裸眼3D楼体灯光秀+激光秀”的科技手段,融合舞蹈、歌曲等艺术表现形式,以沉浸式表演配合现场灯光、音效,精彩演绎呼伦贝尔古城初建到当代发展的重要历史。

海拉尔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呼伦贝尔古城休闲街区将以“十四冬”为主题,集合城市发展、民俗风情、冰雪运动、网红打卡等元素,打造造型各异的冰雕作品,展示城市冰雪文化魅力。“冬季期间,古城将持续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元旦、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增设造型各异的花灯点缀古城步行街,开展观灯猜谜、扭秧歌等多彩活动,营造融传统与创新于一体的节日氛围。”该负责人说。


2023年12月2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解开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高质量发展密码》

↓ ↓ ↓ ↓ ↓ ↓ ↓ ↓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