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
在这条支系发达的长河中
诗词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诗词可以让历史与现在重逢
让地理与人文相遇
最美的风景
在诗词里
走,我们去古诗词里寻找远方
本期开始
文旅中国继续邀您一起
走进古诗词
去探寻“秀甲天下,壮美广西”
那神奇而美丽的山山水水
《梦壮乡》
广西篇之二:骆越故地尽妖娆
骆越,由部落联盟而成的方国,是百越众支系下的其中一支。西瓯、骆越是壮族、侗族、黎族、布依族、傣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民族的祖先。
学术界公认,骆越古国的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南至越南的红河流域。骆越文化的源头和中心在中国,主体部分也在中国。这个中心和最早的国都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由于地处中原与华南、西南往来的交汇处,长期的多民族杂居、交流与融合,其文化亦具有多元色彩。
◆ 壹 · 南宁 & 邕江◆
南宁,当年的骆越都城,如今成为壮乡首府。
谭家强 摄
穿城而过的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邕江,珠江流域西江支流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广西南宁市及邕宁区河段的别称。
朱其芳 摄
邕江水量充沛,航运条件好。是南宁市主要的城市用水源,干支流航道也是重要的运输线路。邕江一名始于唐代。一说因邕州得名,又因南宁市郊原有邕溪故名。
邕江春泛为古邕州八景之首。清朝诗人刘神清的《邕江春泛》,把邕江描绘得如诗如画。
《邕江春泛》诗朗诵
诗词赏析:
刘神清,南宁市郊心圩(如今已划入市区)人,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9年)举人,曾任河池学正。
年轻时,刘神清交游中认识邕江上一聪慧的船家女,常来讨论诗词歌赋。一次离家赶考前,写得一首诗,找船家女谈论。写的正是初春在邕江上泛舟看到的薄雾锁江、斜阳彩霞的朦胧唯美景象。
这首名叫《邕江春泛》的诗,原来第三句是“四野重烟绕”。船家女认为,第二和第三句的“绕”重复了,于是建议将“四野重烟绕”的“绕”改成“晓”,既避开了用字的重复,又交代了时辰。刘神清一听,连连称妙,不断作揖道谢。如今,这一佳话与诗词一起,已传承300多年。
南宁旅游宣传片
在邕江北岸,大名鼎鼎的青秀山也是古“邕州八景”之一。在古代,青秀山已经是邕南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
青山歌
(明)董传策
青山高,千峰石笋插云霄。
青山下,江水平铺村映射。
青山小,卷石嶙峋竹啼鸟。
青山大,五象星罗吹响籁。
青山晴,波光万顷盘蛇城。
青山寸,烟雾迷茫罩松树。
青山风,蛟龙怒吼凌长空。
青山月,青螺一点银盘突。
青山暝,渔歌欸乃摇江铃。
青山晓,玉露瀼瀼断林杪。
青山清,一股泉飞石上声。
青山四时尝不老,
游子天崖觉春好。
我携春色上山去,
山花片片迎春开。
仙人云盖飘亭子,
泉水之清洵且美。
我爱泉清濯我缨,
白云袅袅衔杯生。
披云之上昆仑顶,
鞭龙一决翻沧溟。
却洗尘氛破尘昊,
路上行人怨芳草。
《青山歌》诗朗诵
诗词赏析:
这是明朝名臣董传策谪戍南宁时的作品。
董传策因为冒死弹劾奸臣严嵩被贬,在广西呆了整整十个年头。从繁华的京城到蛮荒的南国,其落寞的心情可想而知。在南宁,董传策特别喜欢到青秀山游览,为青秀山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
《青山歌》通过不同的角度、时间、气候来描写青秀山,既有“千峰石笋插云霄”的壮美,也有“青螺一点银盘突”的绮丽;既有“卷石嶙峋竹啼鸟”的清幽,更有“蛟龙怒吼凌长空”的气势。
这些诗句,如果不是多年细心观察、认真研究,如果不是对青秀山一往情深,是无法写出来的。
另外,该诗两句一韵,全诗变韵多达16次。这样的韵脚多变,显然与多姿多彩、变化无尽的景色相呼应。作者刻意让读者在享受景色美的同时享受韵律美,其艺术造诣相当高。直到今天,“我携春色上山来,山花片片迎春开”依然令人读来击节称好。
青秀山风景区兴建于隋唐,盛于明朝,湮没于清末民初。当时游览面积一万一千八百多亩。有青秀山八景之称的泰青远眺、餐秀观园、山房夜月、夕阳塔影、子夜松风、江帆破浪、凉阁听泉、沙浦渔灯,由于长期失修,已经荒废,被人们遗忘,只有各朝代留下的遗址和各种神话故事还流传民间。
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风景区的建设,1986年,南宁市人民政府拨款开始重建青秀山风景区,首先重建了龙象塔,其高九层、达六十多米,重建的天池、董亭和望江亭游览区面积达五百余亩。同时在各游览区中,又新建了云天阁、塔影凌云、天外云香、花港晓岚等二十三个风景点。
2014年11月,青秀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西十佳景区”之一。青秀山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是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商贾、中外游客来邕考察参观和旅游度假的首选之地。
南宁青秀山
◆ 贰 · 崇左 & 左江 ◆
从南宁市区沿邕江溯江而上,走数十公里就到一个叫宋村的地方。在这里,从西南和西北逶迤而来的两条江与邕江形成三江口。下游是邕江的开始,上游西北的河流是右江,西南的河流是左江。
左江,发源于越南与广西交界的枯隆山。上游在越南境内称奇穷河(又叫黎溪),于凭祥市边境平而关进入中国境内后称平而河。
左江流域是骆越先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这里山水清明,风景秀丽,历史久远。在秦代,这里是岭南三郡之一的象郡郡治所在。
《交趾即事(二首)》之二
(明)解缙
富良江与海潮通,
五月风涛吼玉龙。
飓毋奔雷鱼卷雨,
归人争渡马嘶风。
碧天露下舆梁湿,
大将舟移岛树红。
卧病思明惊岁晚,
驿书先许觐重瞳。
《交趾即事》诗朗诵
诗词赏析:
“明朝三大才子”之首解缙,《永乐大典》编纂官,曾被贬南疆思明府。思明府就是今天的宁明县,左江的一大支流明江贯穿全境。
诗词写的是明江在夏季风高浪急、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中的状态,表现诗人的焦虑心情。
解缙在永乐四年(1406年),因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衙署在桂林。在南国边疆,解缙写《贺平交趾表》以悦龙心,没想被奸人李至刚陷害,说他抱怨边疆生活艰苦,对被贬不满。朱棣一气之下,把他再贬到更为偏远的思明府。这首诗写的正是一贬再贬之后的心境。
在明江、左江流域,星罗棋布分布着规模不一的神秘岩画。
黄佩强 摄
《题辞》诗朗诵
题辞
(清)农嘉廪
珠山离水两悠悠,
荏苒光阴几度秋。
岩洞阅残人世事,
浪花淘尽邑名流。
旗亭壁画终黄土,
古锦囊随召玉楼。
古今豪吟遗韵在,
乡关冠冕出群俦。
诗词赏析:
诗词通过流水与光阴、岩洞与人世对比,感叹时光易逝,也抒发凌云之志。
其中“旗亭壁画终黄土”,作者想表示的是壁画终究也是要成为黄土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名利更不用说了。
这些壁画就是现在的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花山旅游宣传片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范围包括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及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含约105公里左江、明江河段。
神秘花山 严造新 摄
花山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中的代表,也是世界同类岩画中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被誉为是壮族文化的瑰宝。
伍明 摄
据考证,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祭祀、生产生活、军事等活动的遗迹,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整幅岩画画面长达172米,高约50米,面积8000多平方米。现存各种图像111组约1900个,画面以人物造型为主,也有铜鼓、刀、剑、羊角钮钟和野兽之类。人像最大的有3米高,最小的也有30厘米高。
黄文伟 摄
花山岩画因其景观、岩画与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所显示的独特性,于2016年7月15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
花山申遗宣传片
◆ 叁 · 梧州 & 西江 ◆
邕江下游,是西江。
西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为中国第四大河流,航运量居中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江。
西江水利、水力资源丰富,为沿岸地区的农业灌溉、河运、发电等做出了巨大贡献。
《郡城南楼观涨》诗朗诵
《梧江舟夜》诗朗诵
诗词赏析:
《郡城南楼观涨》写的是西江烟波水重、渔舟交错,以及西江与梧州城市相映衬的繁华景象,并由此忆及历史往昔,感叹当下的社会盛况。说明诗人当时的心境极佳,意趣盎然。
梧州西江鸟瞰 黄培成 摄
梧州,广西下辖地级市,位于桂东,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是广西东大门。
梧州是古苍梧郡、古广信县所在地,是广府民系发源地,是粤语和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之美称。
梧州西江 黄培成 摄
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光在此地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先后诞生了陈钦、士燮、袁崇焕、李济深、梁羽生、高伯龙等杰出人物。
如今的梧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梧州宣传片
在梧州,冰井、冰泉豆浆和白云山是一个地域文化符号。
《冰井》诗朗诵
诗词赏析:
全诗满是清冷素雅的意象。不经意的停歇,造访冰井,品味泉甘,并借以抒发淡泊的情怀。
“宇倾”“碑折”“监影”“霜冷”等等,并不影响“试烹白云茶”“悠然脱尘境”,真正的超凡脱俗。
冰泉豆浆是一种广西梧州的传统特色小吃。
冰井生冰泉,“冰泉”水浸泡黄豆,经磨、滤、煮,制成豆浆,以汤匙舀而滴下如串珠,誉为“滴珠蜜味”,斐声遐迩。
梧州冰井
冰井所在的白云山,古称九疑,因为司马迁《史记》中“(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今广西梧州)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白云山)。”的记述被学者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梧州白云山
《宅在梧州 · 活色生香》
◆ 肆 · 柳州 & 柳江◆
西江的上游有一条支流叫黔江,黔江的上游有一条支流叫柳江。
柳江流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小而多,峰陡而险,水清而秀,风景绚丽,美不胜收。
诗词赏析:
据宋人韩醇《诂训柳集》卷四十二考证,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秋。曾经当过衡州(今衡阳)刺史的卢姓友人写信给柳宗元,抱怨所在的衡阳气候炎热难耐,诗人收到后,作了答诗以柳州之恶劣劝慰身在潇湘的友人。柳宗元以所在柳州与衡州相较,在宽慰卢衡州的字里行间,委婉抒发了自己对贬居远方的苦闷之情。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寥寥数语,把柳江的地理风物、自然美景描绘得生动别致,让人在体味诗人及其朋友惺惺相惜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景致和诗意之美。
百里柳江
柳州是百里柳江上最大的城市。亚热带、柳江流域,这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文献记载,柳州历史大约开始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古代岭南百越民族的中西瓯、骆越等支系就居住在这一地区。
柳江人、鱼峰山、柳宗元是这座城市闪亮的文化名片。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
期间,柳宗元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已沦为奴婢的人,仍可出钱赎回。家甚贫者,柳宗元自己出钱助赎;重视农业生产,亲自组织农民开荒种地,植竹载树。后因病卒于柳州任上。 柳宗元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柳宗元把柳州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并自称“柳柳州”。
柳侯祠 严跃新 摄
柳宗元去世三年之后,柳州百姓建罗池庙以纪念,之后改名为柳侯祠。柳侯祠里的《荔子碑》,碑文集韩愈诗文、苏轼书法、柳宗元事迹于一体,因他们三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历史文化领域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因此《荔子碑》又称“三绝碑”。碑文为苏轼留存于世的少数书法墨宝,碑帖拓片被历代文人墨客奉为圣物。《荔子碑》复刻品遍布全国各地,了解它的历史就是一场独特的文化之旅。
荔子碑 吴冠炜 摄
柳侯祠所在的鱼峰山,因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称“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故名立鱼峰或石鱼山。
宋元时曾有道观,后毁于兵火。今存纯阳洞、三星洞、螽斯岩等胜迹,皆为道教所留。1949年后,将此山改为公园,仍以鱼峰命名。
《登立鱼峰》诗朗诵
诗词赏析:
诗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立鱼峰的独特景致,并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关心黎民百姓的情怀。既有“清啸随风落牛斗”的勇气和凌厉,也有“置身遥在五云间”的气魄和浪漫。
明代徐霞客来游,盛称诸洞景奇:“是山透腹环转,中空外达,八面玲珑,即桂林诸洞所不多见也。”山东北麓有明代“柳州八贤”之一的戴钦之墓,后人在墓侧建“景贤亭”以纪念这位不畏权奸、诗才出众的柳州名士。
鱼峰歌圩
鱼峰山蜚声中外,最重要的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
相传,鱼峰山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生活劳动和传歌升仙的地方,至今山上尚存“三姐岩”“对歌坪”等遗址,三姐岩内有“传歌、对歌、成仙”群雕,山腰立有用于大理石雕刻的刘三姐塑像。
彩调剧《新刘三姐》剧照
多年来,鱼峰山下的歌圩一直不曾改变,凡到重要节日和周末,鱼峰山前都会举行大型歌圩活动,人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以歌传艺、以歌招商,以此怀念刘三姐,寄情放歌,其中以“三月三”和中秋节的歌圩最为隆重。如今,每年参加鱼峰山歌圩的群众超过300万人次,鱼峰公园成为真正的“歌海”,是一个山歌眷恋的地方。
柳江流域是我国南方古人类活动的一个中心。柳江人,古人类名,中国新人化石。
一般认为,“柳江人”是人类发展史上新人阶段的人类遗骸,是迄今所知东南亚地区新人阶段人类最早期代表;从遗存的头骨和部分肢骨化石判断其体质特征,“柳江人”比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进步,但比“山顶洞人”和“资阳人”原始,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
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宣传片——《梦回白莲》
1961年,柳州市政府将柳江人遗址白莲洞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开始筹办白莲洞博物馆,同年5月1日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为白莲洞题词:“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研究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
1985年春节,白莲洞博物馆正式开放,引起日本、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多个国家人类学者的高度关注。
经近年来升级改造后,2019年9月,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重新开放,新建综合陈列楼建筑为多面异形体,总建筑面积为9323平方米,为广西第一例清水砼场馆。展厅有《地球往事——生物演化陈列》《洞穴家园——柳州史前文化陈列》两个常设展,系统展示了生命起源、人类演化和柳州史前文化传承、演绎过程。
总监制:郭人旗、林瑞华
策划:宾阳
采写:宾阳
制作:谈冕
诗词朗诵:鲍朝志、李胜辉
资料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
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责编:谈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