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悠久的浙江缙云孕育了黄帝、婺剧、石头、书法、耕读等特色地方文化,尤其黄帝文化声名远播。“缙云的仙都景区与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并列为黄帝的三大行宫。”缙云县副县长邱琳告诉记者,近年来,缙云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对仙都景区的龙头打造,带动县域文旅发展。
祭祀轩辕黄帝大典
黄帝文化引领文化旅游发展
今年10月,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在缙云开幕。该活动不仅延续了往年的高规格,内容方面也更丰富,包括招商推介会、乡村旅游季、“庆丰收”系列活动等,力求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放大黄帝祭典的文化影响和经济效益。不仅如此,还举办了以“百名浙商”“百名学者”等“百名”系列祭祀轩辕黄帝活动,提升黄帝文化的影响力、辐射面。邱琳表示,今后,缙云还将根据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定期推出针对社会大众的祭祀黄帝文化体验。
为了更好地办好仙都黄帝祭典,缙云构建了“1个5A、2个4A、5个3A”的核心旅游产品体系和“1个风情小镇、11个景区镇、154个景区村”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同时结合“微改造、精提升”,深入开展仙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质扩容,推进4A级旅游景区、景区城和镇镇景区化创建,绘就一幅姹紫嫣红的旅游画卷。
“一镇一特色、一路一风景、一村一韵味。”在缙云,依托黄帝文化开发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有30多个,一幅幅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仙都景区
“旅游+文创”带动共富发展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缙云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IP建设水平,积极打造文化和旅游IP品牌,扩大其知名度、影响力,同时坚持以推进文化和旅游IP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建设。在黄帝文化的建设带动下,“文旅+文创”的发展释放不小的动能。
在缙云旅游,不少游客会购买缙云烧饼、缙云黄茶、缙云茭白等特色产品。在首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IP推介交流会上,以缙云烧饼、烧饼桶等为原型开发的文创商品备受游客欢迎,让4万农民实现创业增收。在仙都景区鼎湖峰景点,一家名叫“把仙气带回家”的文创店内,黄帝祭祀祈福、黄帝文具、黄帝饼、姓氏文化等90余种文创产品,令年轻人爱不释手。
值得一提的是,仙都景区因独特的火山岩风貌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近年来,《天龙八部》《花千骨》《雪中悍刀行》等影视剧曾到仙都景区采景。对此,邱琳表示:“缙云与横店的距离很近,这为我们景区发展影视产业提供了很多机会,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景区质量,带动缙云影视文创的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仙都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8.97万人次,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3.8亿元。
被改造后的缙云石宕
“旅游+矿石”形成网红打卡地
缙云素有“石城”之称,自古便普及采石凿刻建材的工艺,遗留下3000多座大小不一的古老废弃采石场,1000多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窟。以硐采为主的采石遗迹中,单仙都、壶镇两地的石窟就有9个硐群,采硐空间总体积约86万立方米,单体矿硐空间达数万立方米,形成了极为难得的空间资源。
这些遗迹多以满足简单生产需求为主,事先并未经过景观性规划和设计,其原生态反而显得气势磅礴、浑然天成,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自2021年以来,缙云县充分挖掘区域资源特色,探索“旅游+矿石”发展新路径,将废弃采石场进行生态活化利用。为3000多个小型废弃采石场中具有代表性的9个进行生态活化利用,在改善生态环境、支持乡村发展的同时,为当地村民和游客创造社交、文化场所。
缙云通过与设计团队合作,对仙都废弃采石窟进行“微干预、轻改造”,废弃的采石场经排险加固和生态改造之后,有的成为“剧场”,有的成为“书房”,还有的成为展示当地1000多年采石文化的户外展厅。自今年年初开放以来,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
邱琳表示,今后缙云还将通过把文化元素嵌入乡村旅游、乡愁产业、文旅融合、城市配套等项目建设,形成全域发展“一张图”,助推形成黄帝文化产业带,打造一批黄帝文化品牌,致力成为中国南方黄帝文化展示中心。(缙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11月29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浙江缙云:以黄帝文化为核心,引领文化旅游发展》